《英语播音学》依托的本体

三、《英语播音学》依托的本体

这一图表,是经过笔者反复思考如何对立志于学习英语播音的学子们进行有效训练的“头脑风暴”的有形再现。最终将需要经历的每一阶段训练过程定名为“The Process of Spriritual Transformation”(精神转换过程),是与有一个对“意象”里的母语是汉语而操着标准的广播电视英语的中国籍新闻播音员或主播精神气质的期许与默认的过程相连的。

在这一过程里,令我们既一声叹息又会心一笑的俗语“三天可弄出一个百万富翁,但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跳进了思路里,从而眼前出现了英语单词“ARISTOCRAT”(贵族)。自然,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面对一位能说流利的外语的同胞还是高看一眼的,潜台词是“这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教养”。尽管今天能说流利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这一态度还是未有丝毫改变。可见,用“ARISTOCRAT”(贵族)作为培养“英播人”的期待目标,还是有逻辑可循的。

而再细看单词“ARISTOCRAT”(贵族)的结构,引发出其具有的延伸内涵,即首字母缩略词。于是,与培训“英播人”所需的各阶段内容相关的英语单词一个个出现在这一缩略词之后,进而,形成了图表中各箭头所凸显的术语。

当最终成型的图表呈现在面前时,有人说是“一条条飞机腾飞所需的跑道”;有人说是“识得明确目标后一往直前的飞箭”;有人说“是一只展翅飞舞的雄鹰”。而最终这一“展翅飞舞”引出了“神鸟”——“浴火凤凰”,并最终择定其为“英播人”的图腾。

事实上,也就形成了一个只属于“英播人”精神世界的“意象”,进而透视出支撑“英播人”从走进训练教程到完成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心态支撑,即“浴火凤凰”般的“千回百转”之“涅槃”。

凤凰,这一寄托了我们这个民族太多情感、遐想与内心历练的神鸟,尽管人人知道它是“虚幻”的,但其具有的不可替代位置,却是相伴了一代又一代坚韧地走来。为何采用如此的“虚无之物”为展开“英播人”职业理念与技能的训练过程呢?就是笔者信奉“借假练真”的信念可以传递强大的能量,借“图腾”这一“假”修炼出“英播”这一“真”。此处的“真”,是一颗“真心”,其涵盖了“一念”,即理念→支柱→素质。

以上图呈现的内容,由既是单词又是首字母缩略词“ARISTOCRAT”引出的每一个箭头标致的术语具有的内涵,以及这十个箭头建构出的图示,已托举出展翅舞动着的“浴火凤凰”。那么,以最中间箭头所指的“Thematic Reconstruction”(主题重建)为分水岭,左边四个阶段是“英播”受训者“被动的”从教练处学习基本技能的“积累过程”,右边五个阶段是“英播”受训者“主动的”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基础,进入“自由创作”的阶段。自然,处于“Talking”(说、聊)的阶段是最具挑战也最显魅力的阶段。

如此需要经历的受训阶段,是充满了对生理与心理双层挑战的“浴火九重天”。而在这个“一天不练,十天白练”的近乎“苛刻”的蜕变过程里承受的所有磨砺,最终希冀在受训者身上达成的效果是集“精”、“气”、“神”三位一体的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节目主播的精神气质境界。

首先,“精”,即“精致”,也是“精确达致”的解释。

对达到这一境界的受训者的训练,是对英语播音需要的“气息”、“声位”及新闻“意群”能达到水乳交融般自然状态的训练。

为了这一目标,需要有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是要对这三个蜕变成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关键因素,进行各个单项的系统化训练。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职业播报气息,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呼吸”是不一样的。这是《英语播音学》里重点介绍的内容之一。对于所有从事过或正在一线的职业人来说,如果被问到:“播音员天天说那么多的话,为何嗓子不坏啊?”这一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从来不用嗓子,是用‘气’,用‘气’播的。”面对这一答案,外行会感到一头雾水。这正是内外行间的区别之处。如何获得“英播人”要求的“气息”,尤其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就是这本《英语播音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没有这一口“气”,即便我们的英语发音再接近母语为英语者的标准,“播读”出的英语新闻效果,也是“Chinglish”,这涉及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发声发音决定了气息的使用,是与英语语言要求的气息有很大不同的。

第二,是要找到与英语语言本身具有且符合话筒要求的声音位置,即“声位”。“英播人”熟悉“站碎方砖、喊倒立柱”这八个字蕴含的张力。这是因为:能够将所选择的那块脚下“方砖”站碎,是坚定“态度”带来的内在力量;能够把眼前直视的“立柱”喊倒,是坚实“心态”聚集的穿透力。

由于我们运用的英语是非母语,所以,其本身需要的“声位”与我们已经完全建立且习惯的母语“声位”是不同的。如果找不到英语语言本身及职业话筒需要的“声位”的话,即便是每一个英语发音都极为准确,但是,以我们自己的母语“声位”形成的英语,就缺失了正确的“英语语感”。这一致命的缺陷在各国所有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播读”中都明显存在着。我国及亚洲各国(日本NHK、韩国Arirang及泰国)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英语语感缺失”是最为明显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同英语相差太大。但是,通过《英语播音学》里介绍的训练方法,是可以得到极大改观的。

第三,对“意群”强调的训练。如果前两个因素都已经训练到位,那么,对英语新闻内容里的“意群”强调能力,也是一个决定成败的因素。因为语言的表述效应不仅仅是对发音及发声的处理,关键是将“意思”加入其中后的结合,才能使得所要表达、传递的内容叙述清晰而被理解。

但是,由于是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新闻的播读,这样,在保证新闻播读要求的语速、语流及语感的前提下,还要极为自然地对相关“意群”进行强调。目前,就在一线的从业人员的经验而言,通过“备稿”后对所有“意群”加以突出后的播读效果,永远要好于毫无准备的对“突发新闻”直播的效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谅解的!《英语播音学》就如何“划稿”,也借鉴了母语是英语的如BBC(英国广播公司)及CNN(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的从业人员积累的经验,而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对训练英语为非母语的受训者建立的更有效的方法。

总之,“气息+声位+意群”三者的自然结合效应,是形成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这一职位要求的“播读”要领基础。可以说,这三个方面得以恰到好处地呈现,也是体现了阅读者的“脑+意+口”相互动的内在素质状况,是最基本的入行标准。也是要对报考这一专业的考生必须面试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还需具有对“声调+语流+情感”三者依据稿件内容到位的掌控后形成的水乳交融般的播读效果的要求。这一部分,就是需要不断被强化训练和领悟的专业化引导了。

其次,“气”,即“气势”,也是“气势如虹”的解释。

“气息”,对于从事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的职业人来说,是第一重要的职业素质,是建立于我们最熟悉的“底气”二字之上的最直观的表现。这一“底气”,套用令笔者倍觉形象的一句话,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一表述刻苦训练职业基本功的十个字,是“英播人”一直被提示着的激发力量。

对于从事与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职业人来说,不论是使用母语还是外语,不论是面对话筒还是摄像机,每一句话的说出,其实是依赖于吸入后存在丹田处的“那”一口气,而绝非外行们普遍认为的用嗓子说出的。进而,“这位播音员的嗓子真好”这句话,绝对不是内行所说的。

而要练就那一口职业新闻播音员与主播需要的“气”,是需要一次次训练积累而造就的,绝非一时头脑发热的模仿加练习所能达成的。从“深吸气”后开始一秒一秒计数的“屏气”开始,到能够一口气完成有若干段落的“绕口令”,气息存在丹田处的时间逐渐延长,并且在有控制地用气过程中,出气是平稳的、自如的。这一不易被外行知晓与发现的最基本职业技能,却是称为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第一步”。没有这“第一步”,就没有职业人这一称谓。

因此,在业界有这样的说法:气息的练习是一生需要坚持的。

如此重要的、能够决定是否成为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训练要素,是《英语播音学》的另一重要篇章。

最后,“神”,即“神采”,亦“神清气爽”的解释。

对于“英播”的受训者来说,最先认识“英播人”与演艺“明星”间得以区分的标尺为:“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是“新闻人”,术语“新闻传播界”,“演艺明星”是“艺人”,属于“演艺娱乐圈”。所以,演艺“明星们”需要依靠对“时尚”敏感的“发廊少年”们的巧手进行包装,而新闻“播音员与主播”则是依赖必要的职业技能与新闻学与传播学等知识的积累而形成的“底气”来支撑。而这一如同“支柱”般重要的“底气”,则应了这句:“‘底气’二字,不是发廊少年打扮的艺人们所能学到的。”

毕竟,若进行职业特质的区分的话,那么,演艺明星是时尚娱乐的风向标,新闻播音员与主播是事实的发现者、真相的讲述者;演艺明星梦在艺术创作的虚拟空间里,新闻播音员与主播活在直面现实的人世间;演艺明星永远无视眼前的镜头,新闻播音员与主播永远直视面对的镜头。

对于处在决定新闻传播最终效果位置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并非只是将新闻稿显现的英语文字稿转化为发音准确的有声消息那么简单。事实上,如何将新闻本身涵盖的产生于此条消息的社会文化人文精神气质,且具有“英语播音员与主播”独自播读风格,则是驾驭非母语英语为其职业用语所需要经年积累的最高境界了。

忽视了这一层次,而只是将“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视为单纯念念英语的“匠人”的话,那么,对新闻内容的播读效果,就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此,母语为英语的受众及精通英语的母语为非母语的受众,都会对新闻内容的接收感到困难。

若达到这一最高境界,“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必须对触及汉语同英语文化间的“跨文化”要素、语言表述所及社会规范、人文审美诸方面的底线范畴。虽然对于有关“跨文化”的知识不是《英语播音学》的聚焦内容,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从业经验及讲授所悟,在训练所用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排上贯穿了最主要的、能够提供最直接“点悟”效果的内容。由此,也成就了这一《英语播音学》与解释使用我们的母语汉语进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的《播音学》之间最关键区别之处了;更是显示驾驭非母语英语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同运用母语为英语的“新闻播音员与主播”间本质不同的“划界”。正是由于这一“划界”,使得处于两个职业位置上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理念及业务定位都有所不同。详细的论述可参阅笔者已经出版的《英语节目主持人概论》一书。

总之,作为职业的“英语新闻节目播音员与主播”,既不是临时背诵几句英语写就的台词而塑造角色的演员,也不是处在貌似“万众瞩目”的光环下秀英语语言能力的演讲参赛者,而是传播有价值的信息的新闻人。简言之,“千色、万色,本色最难!”若心态达不到这一层次,就会使得电台、电视台这些重要的传播平台变为虚浮的“文化垃圾倾泻地”,也就应了老话“有场无道瞎胡闹”。

这部《英语播音学》就是展示给读者:如何使从事运用非母语英语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们,将这一职业位置要求的“技术”、“文化”及“人格”三者交融于一体,成为恰如其分的“职业人”的理论与实践之学术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