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浊辅音[m]
在英语播音要求的发声发音的要求体系里,浊辅音[m]的发声发音效果,是汉语中没有的。即便是汉语拼音中的声母{m}的外形与之完全一致,发音的效果也似乎有些相同,但是,发声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鉴于浊辅音[m]也是被列入属于中国“区域英语”的一个典型要素,其中必须与汉语拼音声母{m}相区别的要点,就得被清晰地分析出来。
笔者还是依照气息的使用度不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气声”与“嗓音”的区别三个方面,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探讨。
(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英语播音需要的浊辅音[m]的发声发音效果需要的气息使用度,是属于“中强度”的,虽然其发声发音都是在口腔及声带闭颌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所需的气息还是充沛的。这种充沛程度,可以达到了一口完整的气息,只是其达到的位置不是在开颌的口腔里,所以,显得似乎微弱了不少。
而汉语拼音里的声母{m}的发声发音效果所需的气息量属于“弱度”,主要是由于{m}的发音效果是依靠口型和唇型的变化而达成的。同时,又依靠声带的振动带动一丝气息到达鼻腔,进而,完成了发音效果需要的状态。
(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谈到气息达到的位置,尽管浊辅音[m]和声母{m}的发音效果都需要气息进入鼻腔,但是,由于气息流形成的力度不同,所以,达到鼻腔里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浊辅音[m]的气息力度,使得气息点达到闭颌的口腔后冲到其前部,进而使我们感到闭着的双唇振动到发麻的程度。同时,整个一口气形成的气流通过鼻腔引起额头部微颤。这样,英语播音要求的浊辅音[m]的发音效果,形成了气息流达到口腔的所有位置。只因口腔是闭颌的,因而形成经过鼻腔引发的共鸣效果。
而汉语拼音中的声母{m}发音效果所需要的气息位置,主要是停留在了闭颌的口腔里的。当然,其中一部分气息是由于口腔肌肉的变化,而进入鼻腔中靠近上颚的后半部。但是,这样的气息位置,并没有引起整个口腔的振动。所以,声母{m}的气息位置还是达到上颚的正对鼻腔位置的。
(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通过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意识到,浊辅音[m]的发音是完全受到气息的控制后形成的。这样,气息运作的效果,使得发音效果具有了引起口腔共振的效果。进而,在英语播音要求的话筒里,形成了我们的汉语中没有的尾音效果。说到这一点,笔者建议读者可以用英语单词“time-时间”的发音效果,来进一步加以认识和体会。
而汉语拼音中的声母{m}的发音效果,尽管有些许的气息作用,但是,因为其具有的微弱力度,进而使发音效果由没有通过鼻腔而出的气息决定,形成在口腔里的气息点冲击上颚后的效果。整个发声发音效果,还只是在口腔里体现。
因此,英语播音要求的浊辅音[m]的发声发音效果属于“气声”,汉语拼音里的声母发声发音效果属于“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