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分离”的方法及意义
当一段新的“英语绕口令”出现在眼前时,首先要意识到这段绕口令的每一句的意思,这样,才能使得思维和发音结合起来,来完成对其口语化的表达效果。当然,使得本来就是刻意设计组合成发音拗口的单词间的意思清晰而明朗,又在口齿清楚的处理下,形成韵律化的演绎结果。
然而,达成如此的结果,不是一张口就形成的。那么,有些颇具启发意义的联系方法还是存在的。经过笔者对与受训于“英播”的学生们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首先要对需要联系的“英语绕口令”进行各单词的“音节分离”。
首先,“音节分离”的方法。对于令我们感到逆日常发音习惯的语句进行掌握的办法,首先就是把每一句的意思弄懂。这是最基本的处理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的过程,可以使得句子中的“意群”和“关键词”得以凸显,这样,就会使得为掌握整个句子的发音打下最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是需要把组成句子的各单词的发音音节分离开,也就是将每一个音节单独进行发音的发声处理,这样,就可以逐一把所有单词的各个音节掌握好。例如,在对就读于“英播”专业的学生的训练过程中使用的以下一段的“英语绕开令”的掌握过程,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启发意义和参照价值。
绕口令-2 English Tongue Twister-2
Bill Bell builds bells.The bells Bill Bell builds bang and bong on BeeleBoulevard.
Bill builds with brass bell balls.Bell's bell balls build big bells.
Bill Bell built brass ball-built bells for the Beal's bull,Buell.
Buell's Bell-built brass bell banged when Buell bellowed on Beele and bore Bell's bells bong abroad.
Bill Bell's bells,brass-ball-built for Beal's Beele-based bull.
Buell biased brass bell builders towards Bell brass ball-built bells.
Boy!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英播”的一位受训者,在掌握这段“英语绕口令”的训练效果时,首先,就是对每一句的意思完全弄明白。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将每一句翻译成中文,进而,对这段绕口令的意思和逻辑完全掌握:
Bill Bell builds bells.The bells/Bill Bell builds/bang and bong/on Beele Boulevard.(比尔·贝尔做铃铛。比尔·贝尔做的铃铛在比利大街上发出砰砰当当的响声。)这句话对这些单词的发音做了对比:bell[bel]、Bill[bil]、build[bild]、bang[bæŋ]、bong[boŋ]、Beele[biːli]、boulevard['buːləvɑːd].Bill builds with brass bell balls.Bell's bell balls/build big bells.(比尔用专门做铃铛的黄铜球做铃铛。贝尔用专门做铃铛的黄铜球做了很多大的铃铛。)这句话又出现了brass[bræs]、ball[boːl]、big[big]。Bill Bell built/brass ball-built bells/for the Beal's bull,Buell.(比尔·贝尔为毕尔的叫布埃尔公牛做了这些用黄铜球做的铃铛。)继续出现新词Beal[biːl]、bull[bul]、Buell[buel]。Buell's Bell-built brass bell banged/when Buell bellowed on Beele/and bore Bell's bells bong abroad.(当布埃尔在比利大街上吼叫并忍受贝尔做的铃铛在外当当响时,贝尔做给布埃尔的黄铜铃砰砰作响。)又加入bellow['beləu]、bore[boː]、abroad[ə'brɔːd]。Bill Bell's bells,brass-ball-built for Beal's Beele-based bull Buell/biased brass bell builders/towardsBell brass ball-built bells.Boy!(比尔·贝尔为毕尔在比利街上的叫布埃尔的公牛用黄铜球做的铃铛/让那些用黄铜铃做铃铛的人都嫉妒比尔用黄铜球做的铃铛。好家伙!)最后又出现三个词based[beist]、biased['baiəst]、boy[boi]。
然而,虽然通过以上的“逐句翻译法”弄懂了本段“英语绕口令”的意思和逻辑线,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对其能够清晰无误地通过发音发声表达出来。这就牵涉对组成每一单词的各音节的掌控,以及对每句里的突出关键点的“意群”的突出的方法了。触及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就关系到训练“英语绕口令”时对“音节分离”的意义的认识了。就这一点,尤其对于我们这些运用非母语英语的从业人员而言,就更是重要了。
2008级“英播”的另一位受训者在完成了对“英语绕口令”的每一句进行了翻译后,在对其意思和逻辑线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开始对重要的“发音”与相关联的“意群”部分进行突破。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遇到的第一个发音问题是感觉断句不到位,即便背得很熟的一段话,让人听着也觉得有点“结巴”,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有,那就是绕口令(Tongue Twister)。它可以锻炼人“舌”“唇”“齿”的相互配合的技巧,被形象地称为“口腔体操”。学说英语绕口令,无论从练习口齿的伶俐性还是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素材,它就像打乒乓球的正手扣杀一样,是非常重要且正规的基础训练。绕口令把发音及发音位置容易混同的词,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而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拗口。绕口令是多少代人创作、提炼、升华而成的,可以说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美国人所说的绕口令,也不乏看了或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的佳句。比如这篇锻炼B开头词的绕口令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比尔·贝尔做铃铛的有趣故事,开篇就是中心句。
在刚拿到这篇绕口令后,觉得已经达到了封顶的难度,拥有“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的拗口,兼有“报菜名”的长度,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逼自己静下心来,分析意群帮助理解与记忆,耐心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如果要读熟一条绕口令,必须要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如半小时)反复不停地读,这种“量”的积累是“质变(一口气无磕绊加上意群——sense group突出)”的基础。但在读到大约七八遍时,觉得这篇绕口令太长,上次读错的词因为隔了很长时间才出现第二次所以又读错。
举个例子,第一遍读biased时就卡了壳,而这个词只出现在第五段,所以第二次读到这个词就要用读一整篇绕口令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内,自己的注意力都在其他词上,所以很难记住biased的读法,很容易就在第二次遇到biased时还卡壳。以前读短绕口的经验并不适用于这一整篇绕口令,自己这么磕磕巴巴地念,念再多遍也是徒劳,所以我想,不如把以前的经验运用于每一句,一句一句地去攻克。于是改变战术,把五句话分开来练,相当于练五个相近的短绕口令。这下不仅觉得心态轻松许多,对于每句话的意群的理解也渐渐清晰起来。五句话中,第二句话对于我是最难的,因为bell和ball的写法相近可发音的口型差别较大,(在没背下来之前)说得快就需要看得快,二者容易看混,即使没看混也容易读错([1]因为嘴和眼睛的速度不同步。[2]嘴因为发音口型差别大而倒不过来)。关于气,我觉得我的气在不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长的,既然每一句都读熟了,整体就不会太吃力。在把五句合起来练时,每次读完都还会留有很多气。只是另一个问题到我写这篇心得时还没有解决,就是这个绕口令让我读一遍还好,当三口气读三遍时嘴就有点发瓢了。看样子只能再多读几遍了。通过这个绕口令,不仅锻炼了我的口齿,还让我发觉到自己的潜力。看起来困难的东西,似乎也没那么难。正是古人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绕口令”的训练,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控训练意义了,更多的还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磨砺。这也是为什么在对就读于“英播”的学生,要加大对“英语绕口令”的训练比重和强度的意义所在了。毕竟,对于就读如此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以口语表达的职业位置上的素质要求,是比“绕口令”本身具有的挑战更大、更不可预测、更无再一再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