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开颌气息”双元音的理解和掌握
双元音:[ai]、[au]、[ɔi]
英语语言里的双元音,是构成许多特殊发音效果的关键要素。同时,要将有这些要素建构的发音效果,形成英语播音所需要的职业标准程度,又需要恰到好处的气息运作达到的正确位置。
笔者在此处所选择的[ai]、[au]、[ɔi]这三个双元音,是根据它们在英语播音中的影响程度,以及考虑到我们中国人在偏差地运用时形成的发声和发音效果为原因的。这样,不仅可以凸显这三个双元音本身具有的发声发音特点,而且,可以使从事英语播音工作的我们中国籍播音员主持人,更清晰地认识和区别与我们所谓相近的汉字发音,及混淆后形成的对英语播音工作的影响程度。进而,可以很有效地加以减低和避免。
笔者仍然从气息的使用度不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气声”与“嗓音”的区别,来分别对这三个双元音进行分析。
1.关于双元音[ai]
英语语言中的双元音所起的作用,就是我们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具有的作用。所以,令我们大部分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看到双元音[ai],感到的是熟悉,甚至可以脱口发出其音节来。当得到首肯后,更是惊讶到了极点,因为发音者完全是按照我们的汉语拼音当中的韵母{ai}来完成的。
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后,就会发现,初期对英语双元音[ai]的发音,是用了完成我们的汉字“爱”的发音,这一发音同英语双元音[ai]的发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若放在英语播音所要求的框架下来衡量的话,这种偏差形成的效果,就更是“天壤之别”了。
第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英语播音所要求的双元音[ai]的发音,需要极为充分的气息来保障。自然,与所有英语播音要求的单词发音气息一样,都是源自丹田气的运作。然而,要保证这一双元音[ai]的发声发音效果,就需要非常充沛的一口气来支撑。
这时的气息使用度,是和英语的长元音[aː]所需要的使用度是不相上下的。这种强度最大的气息使用,是保证[ai]的发音效果的关键之一。
而我们汉语中的韵母{ai}形成的发音效果所需的气息使用度,是比其他汉语发音要强一些。但是,完全不可能同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ai]相比。当然,这也是我们汉语的发音特点决定了其气息的使用度。
第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在发英语播音需要的双元音[ai]的发音时,当我们开始从丹田处提取这口气的同时,口腔是完全由下颚的向下后方打开的力量控制的。而这时的舌头根部,向后部下压,以保证这口气的气点通过声带后,被打到上颚的靠近喉部的位置。
而当我们发汉语中的韵母{ai}的音时,虽然我们的口腔也是相对张开的,但是,我们的气息点是打到口腔上颚的前半部,并且由于气息使用度的关系,整个口腔并没有如发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ai]时打开的程度大,所以,{ai}的气息位置也与双元音[ai]的气息位置,相差了一寸的距离。
在这样的口腔控制状态下,[ai]与{ai}的发声和发音效果的差距,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第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ai],在各个要素掌握的准前提下进行气息运作、发声和发音,就会形成厚重而又洪亮的发音效果。这一效果,完全是靠充足的气息来完成的。所以,听起来就很像是往口腔外“哈”了一口气,并同时伴以双元音[ai]的发声发音要领,将这一“声音”完成。
而我们汉语的韵母{ai}的发声和发音,虽然有口腔张大后的配合,但是,气息和舌根的运作和用力,是很小的。这样,所发出的汉语韵母{ai}的声与音,就仍是“扁”和“亮”的。这当然也是符合我们汉语的发声与发音的韵律的,但如果同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ai]相混淆使用时,就会影响英语播音的工作质量。
2.关于双元音[au]
在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里,[au]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要素。一是因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其外形和发音效果,都是属于陌生的。即便是在发音效果上有些许的一点儿人为的“牵强”接近,也就是我们很多学英语的人将[au]用汉字的“阿”和“屋”两个发音放到一起,形成接近汉字“奥”极短的发音效果。
但是,如果仔细追究的话,就会发现:如此的牵强参照,尽管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这一英语发音,却并不是英语播音所需要的发音标准。
笔者仍从气息的使用度不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气声”与“嗓音”的区别,来分别对这三个双元音进行分析。
第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在发英语播音需要的双元音[au]时,我们需要将从丹田提取的气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上颚的接近喉部的位置,并将口角往脸颊两边后方张大。但是,口型是保持扁开的形状后迅速收回到发辅音[u]时的口型,进而,使气息使用度保持到中等的强度。
虽然在发我们汉语的“阿”和“屋”的音时,我们的气息使用度都是较强的,但是,由于每个汉字发音都是需要自己的气息度来支撑的,所以,在试图将“阿”和“屋”两个汉字的发音拼在一起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用了两个气息度,来完成它们自身具有的“声”与“音”。这样形成的发音效果,就会与双元音[au]有明显的不同了。
第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当我们用丹田气来发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au]的音时,我们的气息位置应该是迅速达到口腔,而气息点要打到上颚的中后部。当收口型以结束发音时,我们的气息是向口腔前移动的,但是要靠收住的双唇来控制气息保持在口腔之内。这是,向回收的双唇是往后用力的,进而完成极短的[u]的收音。
与双元音[au]的发音所需要达到的气息位置不同的是,我们汉语中的“阿”和“屋”,都是不依靠气息来发的音。“阿”的发音是完全靠声带的挤压完成的,而“屋”的发音,则是靠双唇的向前用力来完成的。虽然有些许的气息,那也只是从胸的上部提出来的,这样,其所达到的位置也就仅仅是半张着的上下牙齿间。
所以,双元音[au]的气息点达到的位置,形成了独自的发音效果。
第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因为有充足的丹田气的冲力,可以使英语播音要求的元音[au]从可能会发成“扁”而“干”音,具有的“气”所形成的“回旋音”。就是这一“回旋音”,令双元音[au]构建的单词发音,具有入话筒后的尾音。
而将我们汉语中的“阿”和“屋”的两个发音拼在一起后,形成的合成音仍具有单独的两个音。这也是为何很多母语是英语的友人会很客气地指出:“你们发音的每个音节都很清楚。”的原因解释之一。将英语单词的每个音节发得清楚,就是因为我们用了发我们汉字的单音节的习惯,而却少了英语语言本身具有的连贯状态,也就显得“一个音是一个音”了。
3.关于双元音[oi]
英语中的双元音[ɔi]在发音效果上,也是要让我们学英语的中国人捉摸一阵子的,因为其发音效果也是不能一下子在我们母语中找到相近的参照音的。但是,为了能掌握这一发音要领,还是在一遍遍地思考后,找到了所谓相近的“合成音”。这就是由我们母语中的“坳”和“哎”两个发音效果组合的。
但是,构成双元音[ɔi]的第二个要素[i],在汉语里是找不到相近的参照音的。虽然勉强用了“哎”的发音效果,但也只是其中的最短音。于是,这个“合成音”的确切发音效果,实际上是“坳哎”。即便是极力将“哎”的发音变得最短,也是会被英语播音使用的高保真话筒放大,从而影响播音的语言质量。
笔者还是从气息的使用度不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气声”与“嗓音”的区别,来分别对这三个双元音进行分析。
第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ɔi]的发音效果所需要的气息使用度,也是属于微强的,这是因为构成这一双元音的两个个体元音[ɔ]和[i],都是属于只需弱气息的。但是,这并不意味气息的提取处就可以改为口腔或胸部。实际上,还是要按英语语言的气息使用原则来运气的。这样,能够保证由这一双元音建构的单词,在出现的语句里,可和其他单词的气息连接起来,形成英语语句特有的“连贯”状态。
我们汉语中的“坳”和“哎”两个字的发音所需的气息度,也是微弱的。即便是努力按照英语来合成这两个音,也还是完全靠嘴唇的变形控制来形成的。虽然“坳”的发音效果接近双元音[ɔi]的第一个要素[ɔ],但是,气息度的不同,使得“坳”的发音效果里没有气息,进而与[ɔ]的发音效果完全不同。而“哎”的发音效果,也因没有气息的烘托,使这一“合成音”达不到[ɔi]的发音效果。
第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英语播音要求的双元音[ɔi]的发音效果要求的气息位置,是由气息点达到口腔在保持[ɔ]的发音时的上颚与上牙齿之间的位置。而剩余的气息,是由口腔变扁的时候,受到口腔的控制返回到口腔中部,进而完成这一双元音[ɔi]的发音效果的。
而汉语中的“坳”和“哎”的“合成音”所需要的气息,只是控制了喉部的运动,这样,使得声带碰撞后的发音效果,送到了口腔的后部靠近喉咙的位置。但是,这一气息并没有把“合成音”变成有明显气息支撑的发音效果。
第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双元音[ɔi]需要的气息虽然并不如[ai]或[au]强,但是,毕竟有很多单词是靠其构成的。这样,就需要丹田气的支撑来完成。实际上,双元音[ɔi]的发声与发音效果,更像是将口腔里的一口气迅速地通过嘴型的变化而送到唇边,然后通过口腔肌肉的后缩,在口腔前后靠气息的挪动完成的。在通过话筒输入录下的音频里再听双元音[ɔi]的发音效果,就会听到短促的气息托出的“气声”。
与之完全不同的“坳”和“哎”的合成音,是通过声带的两次碰撞后形成的。通过话筒录下后,在音频的显示上,我们听到的是靠近前齿的、两个效果音分明的短促单音节“坳”和“哎”。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合成音”是由两个单独的“嗓音”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