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播音之口齿及语感训练——绕口令
Training on Broadcast Articulation and Sense in English—Tongue Twisters
【本章学术探讨点】
“绕口令”的职业素质标配性:用途与效果。作为气息语言的英语,能在连读的同时保持标准语流的推进,且没有“咬舌”“吞音”与“喷话筒”的“伶牙俐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本事。本行业此类职业角色的“能耐”,即便是以母语为英语的从业者,也需经过“耐得住寂寞”的历练!
本章提要:
当“英播”受训者在经历了前三章内容的训练后,并不意味着就可胜任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播音工作了。主要的解释是:广播电视话筒对新闻播音员及主播的口齿清晰度要求极高。达到其要求的唯一途径是进行枯燥、艰苦和重复的“绕口令”练习。所以,本章的内容以对“绕口令”的练习为中心,展开与其直接关联的四部分内容,即:1)唇肌控制与发音刻意;2)音节分离与气息互动;3)意群凸显与介词夸张;4)口腔肌肉与元音的互动。
Most good broadcast voices are made,not born.True,many announcers have an extra share of native talent,but most of us learn effective vocal skills by practice.
Carl Hausman(Ph.D-New York University)
Lewis B.ODonnell(Ph.D-Syracuse University)
Philip Benoit(M.A.-State Univ.of New York College at Oswego)
*Tongue twisters can bring about a healthy awareness of the accuracy of diction
触及“绕口令”,对于大部人来说,就是觉得很有趣,甚至达到“引人入胜”、笑到“人仰马翻”的程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绕口令”的设计直接冲击和挑战了我们已经建立了多年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述规则。自然,对于用母语来说“绕口令”,都会如此地具有挑战性,那么,当我们运用非母语英语来表述“英语绕口令”的内容时,所要面对的困难,就会难以想象了。
为何是难以想象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就因为是非母语,英语这门外语对我们使用它的表达习惯和表述思维的影响还不像母语般深入骨子里,所以,在用“英语绕口令”表达时,仍会在“无障碍”心理状态下表达出含义来。这是“歪打正着”的“积极”一面。
第二个方面,由于是非母语,我们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各方面理解与掌握或许还没有上升到“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含义的高度,这样,就会在语音及语义的标准和确切的把握上出现偏差。所以,我们学习“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所面临的挑战,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笔者在引导“英播”受训者进行英语播音气息、发声、发音环节的集合练习
当然,既然要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工作,那就要直面这些挑战与困难了。根据笔者个人的从业经历以及指导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英播”专业的学生们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于通过训练掌握“英语绕口令”而达到强化口齿清晰度与英语播音要求气息的融合的方法,可以有这样的总结。笔者将其划分为几个小节来讨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