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型与口腔肌肉的互动
当意识到训练掌控“英语绕口令”时首先要通过突出意群来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以及组成各个单词的音节后,就完成了对一段绕口令的口语化呈现的准备。自然,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发音和发声来把已经分析出来的“音”、“声”及“意思”表现出来了。
既然是通过声音来呈现,就需要调动口腔的功能来完成。由于英语的发音和发声与我们的母语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对于完成这一步,就需要意识到有效运用我们在对“气息”和“开喉”训练阶段掌握的技能来完成。
这里所说的“口型”,实际上是指对在发音过程中有意识控制我们的唇部肌肉后形成的口部的形状。这些形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发音是否到位,发声是否形成气息和声音的融汇等。由于“英语绕口令”的设计就是以刻意化地对单词进行排序,所以,使得我们的唇肌在发出单词的音节时,就会对口腔肌肉的控制有着特别的敏感度。
对于训练绕口令-4的处理方法,很多就读于“英播”的学生就总结出了不少的体会。这些体会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惯性思维”与“实践应用法”相碰撞的结果,对于大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绕口令-4 English Tongue Twister-4
Betty and Bob brought back blue balloons from the big bazaar.
Betty beat a bit of butter to make a better batter.
Betty better butter Brad's bread.
Black bugs'blood.
Brad's big black bath brush broke.
Bright blows the broom on the brook's bare brown banks.
在对这篇绕口令的训练掌控后,在经过“英播”学习后的一位受训者总结了这样的文字:
面对这么一篇“绕口令”,我想我们应该首先弄懂“意思”以便处理“意群”。上面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
Betty和Bob在大型的义卖市场买了蓝气球回来。
Betty搅拌击打一些牛油,令脆浆更可口。
Betty最好替布拉德的面包涂上牛油。
黑色臭虫的鲜血。
Brad's的黑色大浴刷断了。
Bright吹动在小溪旁棕色的土地上的扫帚。
所以说,处理这几句没什么相干的话的时候,把意群以句子为单位组织好就轻松了。做好这一步,就没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了。
对于绕口令的掌握,我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方法。一句话,我觉得就是“熟能生巧”。冒昧地借用“疯狂英语”的“‘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即最清晰、最大声、最快速。As clearly as possible,as loudly as possible.As quickly as possible.因此,在训练绕口令的时候,我也希望做到这样的程度。
首先,经过对这条“绕口令”的分析,发现几乎全是以字母B开头的句子,再配上不同的元音,如Betty,Bob,brought等,字母B配上元音一般都是开颌音,嘴要张得很大才行,但是在单词的结尾一般都要收回去。而诸如brought,blood等单词又是清辅音之后接一个音节。这些单词对于口型变化的要求都非常大,故而也就十分难以讲得既快速又清晰,所以要想达到“三最”的评价标准必须要刻苦地练习才行,不但要清晰,还要有速度,大声,把各个音节都发到位。
就拿两句话作为例子吧:
Betty and Bob brought back blue balloons from the big bazzar.
Betty beat a bit of butter to make a better batter.
每个单词开头几乎都要爆破,这对于嘴部肌肉的爆发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练着练着觉得嘴挺酸的,很难坚持,此外。一些连读也很难把握,不连吧,提不起速,连上吧,老是吞音,看来确实还是需要勤加练习。要达到“三最”的标准,三口气三遍的频率,确实还差得远。
“英播”受训者具有如此的认识,实在是经过亲身的体验后而获得的。这也正是“不吃梨子不知其滋味”的道理的体现!注意到了“口腔肌肉”的调控的重要性后,还要充分认识到对元音掌控程度的重要性。就这一点而言,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英播”专业的一位受训者的总结,还是颇具启发和说服意义的:
“绕口令”训练的实质之一,就是需要仔细辨别关键的几个元音,这些元音也是平时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最容易混淆或者处理不到位的。其中包括[e],涉及这个元音的单词有Betty,better,bread,[æ],涉及这个元音的单词有back,batter,Brad,black,bath,bank,bare,[ʌ],涉及这个元音的单词有butter,bug,blood,brush。其他一些音标因涉及的单词数量较少,我就不具体提及了。在读绕口令时,最重要的不仅有速度,还有清晰度,然后,在老师的三口气三遍的要求下,速度恐怕是能坚持读下来不换气的第一个要求。当我们追求速度的时候,单词的清晰度就大打折扣,词语之间的吞音就会变得严重,听起来就像一口气叨唠下来,恐怕连“老外”也听不懂,而此时通过对“绕口令”的训练,要达到锻炼的效果也就自然达不到了。
在追求速度时,我发现如果想要提高清晰度,最为捷径的一个办法就是把每个单词的元音发准,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大小e,这个绕口令要的就是分清楚这些元音,如果因为想要一口气下来,而分不清每个元音的细微差别,那么就是失败。我认为说好绕口令的捷径就是反复练习,少有技巧可言,这篇“绕口令”相比其他来说,意思较为难懂,刚开始练习时流利程度很差,总是觉得句子没有完整。
另外一个难点,是以b这个辅音为主的“绕口令”似乎很容易让我产生想要换气的意识,这篇“绕口令”每句话开头都是字母b,可能这种结构比较废气吧。想要避免换气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保证清晰程度的同时加快速度,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忽略到th的咬舌,以及单词尾部的s。在我看来,这篇“绕口令”应该是相对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篇。
当“英播”受训者对口腔与口腔肌肉的互动在掌控“绕口令”过程中的作用意识得更清楚之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口腔与舌肌的配合问题。虽然口腔的整体运作是绝对的重要,但是,舌肌的灵活运用,更是完成所有发声与发音效果的前提。在进行“绕口令”的训练过程中,对于这部分的掌控,还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