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元音[iː]

一、关于长元音[iː]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当面对这个元音时,得到的印象是熟悉的,因为汉语拼音里,有形状完全一样、发音几乎一致的{i}。这样,就使我们大部分的英语语言学习者,直接将[iː]和{i}当作一个要素来使用了。

当然,如果是简单地使用英语来进行日常的交流的话,将这两个要素混为一个,也并无大碍。但是,当作为英语播音员与主持人面对话筒进行信息的传播时,这两个要素的差别,就会被话筒放大。所以,还是要完全避开将这两个要素混淆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在我们汉语中,韵母{i}的发音需要的气息使用度是很小的。说其小,是因为{i}的发音要领完全是符合我们汉语需要的“亮”、“脆”特点的。这样,只要将声带进行挤压,就可以形成这一效果。这时的气息使用度几乎是零,甚至是只会感到声带在喉部震颤了一下。

而英语播音要求的[iː]的气息使用度,还是属于“中强度”的。当我们从丹田存气处提取了气息后,是用其将声带打开,形成令气息冲出由声带组成的缝隙。而这一缝隙,在我们发出[iː]的音时,这一缝隙是由气息撑住保持原状态的。也就是说,口腔肌肉整体是闭颌的。但之所以能产生[iː]的发音效果,还是归结于气息使用度的作用。

(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汉语中的韵母{i}的发音效果所需要的气息达至位置,只是最直接达到声带的。由于这种状态使得声带是闭合的,所以,气息不可能达到口腔里。加之气息使用度很低,所以,经过声带的直接摩擦,就完成了这一要素具有的发音效果。

而英语播音要求的要素[iː]的发音效果,需要气息达至半闭颌的口腔的全部后,再使气息点达到上颚的中前部。再加上面部肌肉与嘴唇的变形呈微笑状态的同步作用,使得[iː]的发音效果得到完成。

(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我们汉语中的韵母{i}建构的汉字的发音,都是“扁”、“薄”、“脆”和“亮”的。加之声带和口腔都是闭颌状态的,所以,声音效果完全是单一的“嗓音”。

与之不同的[iː],在英语播音要求的标准下,其发音效果是气息冲力形成的喉部成片肌肉的震动,这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下巴和喉咙间的肌肉。这时,我们获得的[iː]的发音效果,是从喉部冲出的气息托出的“气声”。效果是:“立体”、“宽厚”、“混浊”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