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层次:英语播音开喉归音之“月份归音”——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四、第四层次:英语播音开喉归音之“月份归音”——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在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训练过程中,对于英文的十二个月份的归音训练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归结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练音节:在英文的十二个月份的音节构成上,可以对发声位置进行多重的训练;第二,锻口腔:由于这十二个单词的发声发音效果要求我们的口腔在一口气的运作下进行不同状态的变化,使得口腔肌肉的张合控制灵活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第三,锤语感:英文中的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多音节多声位,使得其语感的凸显效果要求很高,一方面要达到各音节间衔接的顺畅,另一方面还要求相对的声位打到确切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能既清晰又轻松地展示出相关单词的语感来。所以,通过对十二个月份的英文单词的“开喉归音”的训练,可以使我们对英语播音需要的发声发音效果的展示,达到职业要求的标准。

在这部分,笔者将对英文的十二个月份具有的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要素,进行逐一地分析,并对其展开训练需掌握的要领,作出系统的解释和说明。

(一)关于January

对于英文中的第一个月份“January”的发声发音效果,就我们中国人的掌握能力来说,还是相对较容易的。这主要是单词January的音素构成,是既统一又清晰的。从音标构成['jænjuəri](Gillard,2001,第355页;Yang,2002,第757页;Hornby,2002,第779页;Mayor,2002,第766页)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声音效果,主要是由“开颌音”与“闭颌音”起作用的。实际上,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两类极端音素。

但是,当音标辅音[j]和元音[æ]进行拼合时,我们需要注意口型的要求。由于元音[æ]在我们母语中不存在相近的参照音,所以,我们的口腔张合度就建立了达不到其要求的状态。这时,需要我们在锻炼了元音[æ]的发声发音要领基础上,将辅音[j]所需要的双唇向前用力同元音[æ]固有的最大开颌度结合起来。此刻需注意的是:面部肌肉拉动双唇,借助元音[æ]的开颌度,使下巴向下彻底打开,舌根稍微压低,使得气息冲开声带,完成“合成音”[jæ]。

而对于由辅音[n]、[j]和元音[u]构成的“合成音”[nju]的部分,我们在训练时,需要在完成[jæ]的“合成音”后,立刻顺畅地将口腔控制为半闭颌状态,同时,使得气息流往鼻腔冲,双唇往前使劲伸,以保证发出[ju]的“合成音”来。这时,最关键的是鼻音的效果。

此单词的第三部分发声发音效果[ə],是一个独立的元音。在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有意识地发出其所要求的效果即可。但是,由于是需要与前一个[ju]音连接,所以,需要在完成[ju]的音的尾声处,紧密连接[ə]的效果,从而形成[juə]。

单词January的最后一个“声”和“音”效果,是由辅音[r]与元音[i]构成的合成音[ri]。这一“合成音”在我们汉语里可以找到参照音,即汉字“瑞”。由于“合成音”[ri]是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这时,我们就要刻意地将这个“合成音”进行强调,而不能因为是尾音,就使其弱化,造成“吞音”的效果。

总之,在对英文中的单词January的“开喉归音”训练时,需要将每一组音素的特点,完全夸张化地凸显出来。同时,要注意到不能为了一组音素的效果,而进行独立化的处理,而要将这几组音素的“声”与“音”效果,和谐顺畅地组接起来。

(二)关于February

对于英文中的“二月份”“February”这一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我们还是需要对构成其发声发音效果的音标组合,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几个版本词典的介绍,可以使我们理顺主要的标准。如主要的有['februəri](Yang,2002,第509页;Hornby,2002,第531页;Mayor,2002,第511页;Gillard,2001,第244页)。从音素构成来看,单词February的发声发音效果,主要是由半开颌音与闭颌音构成的,所以,在“开喉归音”的训练掌握上,就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挑战点了。

第一点是“合成音”[fe]。由于这个“合成音”是具有闭颌音特点的辅音[f]和半闭颌音[e]拼合的,所以,我们需要依靠双唇的用力控制来完成。也就是,上牙齿向下用力,来刮向上使劲的下嘴唇内侧。而一刮到时,下嘴唇立刻随同下巴的向下打开而离开,同时,舌头呈平坦状。通过气息将声带打开成半闭颌状,同元音[e]进行拼合,进而完成“合成音”[fe]。

第二点是“独立音”[b]。因为这个辅音是闭颌音,并且在此处是以独自发音的效果来完成的,所以,掌握住此处的[b]之效果,就需要有意识地避免将其发成汉字“播”的音。而达到这一效果的方法是:将上下嘴唇向内收起后紧闭,依靠气息发出非爆破音[b]来。

第三点是“合成音”[ru]。因为这两个音素拼合的“声”与“音”都是半闭颌音,所以,还是相对容易掌握的。只要控制舌尖上翘后,通过口腔里的气息流,将[u]的音突出,就完成了[ru]。这个音有些接近我们汉字中的“入”的效果。

最后是尾音[ri]。这与处理单词January的尾音[ri]的方法一致。

总之,在训练单词february的“开喉归音”时,在分别掌握每一组音素合成音的基础上,在对所有的“合成音”效果按照顺序进行合成,使其成为一体。

(三)关于March

对于英文中“三月份”的单词“March”的“开喉归音”训练,主要是掌握其具有大开颌音与大闭颌音相拼形成的发声发音特点。

首先,由大开颌音[aː]形成的口腔、声带和喉部的状态。在单词March的音标结构[maːtʃ]里,辅音[m]与元音[aː]的拼合形成了“合成音”[maː]。这里的关键点是整个口腔对[aː]的控制,在口腔张开至120度时,将舌根向后下方用力,同时将气息点控制在上颚的中部,使“声”与“音”达到既“圆”又“厚”的“气声”。

其次,在完成[maː]的同时,立刻使上下牙齿完全闭颌,但是气息还是通过半闭颌的口腔推出由清辅音[tʃ]形成的“声”与“音”。

最后,是将[maː]与[tʃ]拼合成一体,形成突出元音[aː]又几乎与之同样重要的[tʃ],但是,后者是较长的“气声”。

(四)关于April

对于英文中“四月份”“April”的“开喉归音”训练,主要是对['eiprəl]结构中的元音与辅音[1]的掌控。

首先,是对元音[ei]的掌控。因为元音[ei]不仅是加了重音,关键是其发声发音要领是与我们汉语的所有发声发音都是不同的。这样,在掌控[ei]时,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口腔打开,主要是把双颊向后下方打开,同时控制舌根向下压,在气息的推动下使[ei]音打到口腔上颚中后部。

其次,是对元音[ə]的掌控。在单词March的“声”与“音”效果里,元音[ə]是通过与辅音[r]的拼合,通过“合成音”[rə]体现的。掌握这一“合成音”的关键,是对元音[ə]的发声发音效果要领的把握。掌控元音[ə],主要是通过对舌尖的刻意控制,即将在气息流向上推的时候,在舌尖上翘后往后收的同时,与辅音[r]相拼合。这样,形成“合成音”[rə]。

再次,是对辅音[1]的控制。对于这个辅音的控制,主要也是依靠舌尖的作用。这时,舌尖顶住上颚的中部,气息从丹田提到由上翘的舌头与口腔形成的空间里,并推出口腔。

最后,是对这几组“合成音”的拼合。在此,主要是注意到辅音[p]的特点。因为[p]不是爆破音,所以,在进行拼合['eiprəl]时,最需注意这一点。

(五)关于May

对于训练英文中“五月份”“May”这一单词的“开喉归音”时,主要是注意到对元音[ei]的控制。有关对这一元音特点的掌控,笔者已经在分析单词April时完成,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辅音[m]的发声发音要领,笔者在分析单词Monday时也已完成,不再重复。所以,在训练单词May的“开喉归音”时,需要把元音[ei]的特点突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合成音”[mei]。

(六)关于June

对于英文中的“六月份”“June”这一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时,对于由辅音[dʒ]与[uː]的“合成音”[dʒuː]的掌握,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因为这两个音素都是能在我们的汉语里找到参照音的,也就是对我们的发声发音习惯没有颠覆性改变的音素,这样,就很容易掌握了。

那么,对于单词June的“开喉归音”训练,主要是掌握音标结构里的尾音[n]的要领。[n]是一个浊辅音,尤其具有鼻音的效果,所以,对单词June的训练,就要使尾音具有鼻音的效果,从而,完成单词June的效果[dʒuːn]。

(七)关于July

对于英文中的“七月份”“July”这一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将“合成音”[lai]发到位。在其整个音标构成[dʒuː'lai]里,第一部分的[dʒuː]具有的特点和要领,笔者已经在分析单词June的时候完成,在此不再赘述。对于第二部分[lai]的把握,主要是把元音[ai]发到位。况且,重音在[lai]上,就更应将其突出。这也是对这一单词进行半闭颌音和大开颌音拼合,形成归音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

(八)关于August

在对英文中的单词“八月份”“August”的“开喉归音”训练时,我们需要注意的要点较多一些。这是因为单词August的音标['ɔːgəst](Gillard,2001,第48页)构成,形成了较多的音节。而我们进行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的训练时,就是需要对这些音节进行极为夸张化的发声发音。所以,我们需要对有多音节的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时,格外注意每一个音节的发声发音要领。

从单词August的音标结构来看,主要有四个音节,即单元音[ɔː]、由辅音[g]与单元音[ə]构成的“合成音”[gə]、辅音[s]以及辅音[t]。这样,我们就需要把这四个音素的发声发音要领,同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训练标准联系起来。

首先,关于第一个音素[ɔː]。这个元音在我们探讨训练英语播音的气息时,已经有了详细的分析。但是,当我们在进行“开喉归音”的训练时,就要求有不同的方式了。归纳起来,主要是对气息和口腔相互配合的要求。由于元音[ɔː]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充沛气息支撑的音素,加之在此又是加了重音的,所以,需要着意凸显。

而对于口腔的要求,就体现在整个口腔肌肉要控制口型状态。为了保持住元音[ɔː]需要的气息,所以,要将下巴向下用力,并使下颚呈下凹的程度;而同时,将上颚呈弧形,进而使整个口腔呈近乎椭圆形的状态。这时,通过满口的气息与口腔的配合,在舌根向下压后、下巴打开引起的喉部肌肉的向下张开,使得元音[ɔː]形成“圆”和“厚”的“气声”。

其次,关于第二个音素“合成音”[gə]。虽然这个音素在我们汉语中可以找到极为接近的参照音,也就是汉字“歌”的发声发音效果,但是,音素[gə]的“声”与“音”所具有的长度,却是短暂的。即便是其爆破程度,也是弱的。在口型上,我们需要刻意地将嘴角往两边咧开,而舌根与下巴是往下用力的,以使几近闭颌的口腔呈半闭颌状,让气息在声带的振动下,形成有力度的“声”与“音”[gə]的效果。

再次,关于第三个音素辅音[s]。虽然这个音素是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在汉语中也能找到完全一致的音,也就是汉字“丝”的效果,但是,当[s]出现在此处,尤其是在进行“开喉归音”的训练中,就要注意到新的要求了。第一个要领是将半闭颌的口腔,立刻转化为全闭颌状,同时需要已经向两边使劲的嘴角,进一步加大咧开的程度,使得气息流通过近乎闭颌的上下牙齿间的缝隙推出,以形成辅音[s]要求的“声”与“音”的效果。

最后,关于第四个音素辅音[t]。这个音素对于我们也并不陌生,也可以为了在学习语言的初期,用汉字“特”来辅助发音记忆。但是,英语中的辅音[t],是一个不爆破的音素。所以,在对此音素进行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时,尽管要求程度已经是极为夸张的了,但还是不能有尾音的爆破效果出现。虽然在气息训练部分已经对这一音素进行了分析,然而,此处的要求还是不同的。主要是要求我们把口腔里的所有气息,通过舌头的用力,加上舌尖击打半闭颌的上下牙齿间的缝隙,完成此处辅音[t]应具有的“声”与“音”的效果。

总之,在对英文中的“八月份”这一单词,进行英语播音要求的“开喉归音”训练时,在完全标准化地掌握了每组音节的发声发音要领的基础上,就需要运用一口气并配合口腔与口型的变化,来和谐地拼合所有的音节,进而完成对单词August的“声”与“音”['ɔːgəst]的“开喉归音”的训练了。

(九)关于September

对于英文中的单词“九月份”“September”进行英语播音需要的“开喉归音”训练时,对于我们的要求是较高的。因为这个单词含有了五组音素,即[sep'tembə](Yang,2002,第1299页;Mayor,2002,第1293页;Gillard,2001,第579页;Hornby,第1369页),而这些音素的发声发音效果,又是令我们中国人容易出现偏差的。所以,笔者在此通过对每组音素的分析,来强化我们的认识与掌握技巧。

首先,关于第一组音素[se]。虽然这是一个“合成音”,但是由于构成这一“合成音”的原因[e],是一个对我们而言完全崭新的发声发音效果,这样,在运用辅音[s]与之进行拼合时,就要求我们把属于全闭颌音[s]需要的口腔,极快地转变为半闭颌音口腔,同时,在借助上下牙齿的闭颌状态,用气息推出[se]构成的前齿音效果。在这里,要发好[se]的“声”与“音”,关键点在于对元音[e]的掌握,也就是,需要有意识地将舌根抬起,通过舌尖轻抵上下牙齿间的缝隙形成的辅音[s],来完成“合成音”[se]的“声”与“音”的效果。

其次,关于第二个音素[p]。有关如何在英语播音需要的“开喉归音”训练中掌控辅音[p]的分析,笔者已在探讨单词April的“开喉归音”训练要领时完成,在此不再赘述。

再次,关于第三组音素[te]。对于这一“合成音”的掌握,落脚点也是在元音[e]上。虽然对于这一元音的要领,笔者已在对这一单词的第一组音素[se]的探讨中完成,但是,由于其和辅音[t]的拼合,使得对[e]的发声发音掌握,容易形成[ten]的效果。当然,这里不排除由于紧靠其后的辅音[m]的影响。因此,在对这一“合成音”[te]进行“开喉归音”的训练时,就要刻意地突出[te]的独立效果。最好的方法,也可对这一“合成音”[te]进行抽离式的单独训练。

然后,关于第四个音素[m]。对于浊辅音[m]的“开喉归音”训练,是令我们容易出现偏差的。这主要是由于虽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一音素的发声发音要领,但是,通常还是不能达到标准。主要是没有将浊辅音[m]具有的鼻音效果突出出来。所以,在进行极为夸张的“开喉归音”练习时,我们可以采取先将其单独分离出进行练习,主要关注产生鼻音的程度。然后,再运用不同的元音与之相拼合,来注意是否在拼合时,仍然突出了其具有的鼻音效果。如此练习后,就会不仅掌握了其具有的鼻音效果,而且也将其具有的鼻音效果,和同样具有鼻音效果的浊辅音[n]完全区别开来。

最后,关于第五个音素[bə]。对于这一组音素的“开喉归音”训练,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辅音[b]的使用。由于其发声发音是爆破音,但是又是处于尾音部分,所以,为了保证元音[ə]发得饱满,就必须完全按照辅音[b]的要领来完成。也就是说,要在双唇还保持在完成前一个辅音[m]的同时,将嘴角继续往两边咧,并将闭颌的上下嘴唇在气息流的冲击下,和口腔一起转为半开颌状,通过上下唇的碰撞及声带的阵动,完成“合成音”[bə]。

总之,在保证标准化地完成每一组音节的基础上,就是对单词各音素进行构建拼合体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对各组音素进行和谐化的拼合。由于单词September主要是半闭颌音,因此,就需要充足的气息配合半闭颌的口腔肌肉的有效控制,来完成[sep'tembə]的发声发音效果。

(十)关于October

对于英文中的单词“十月份”“October”的英语播音需要的“开喉归音”的训练,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构成其发声发音效果的音标结构[ɔk'təubə](Yang,2002,第978页;Mayor,2002,第978页;Gillard,2001,第444页;Hornby,第1013页)中的第二和三组音素,即[k]、[təu]。当然,对于这一单词的发声发音效果的音标结构,还有[aːk'təubə](Yang,2002,第978页)。但是,在对这一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时,我们选择前者。那么,针对[ok'təubə]这一音标结构,进行这样的分析。

第一点,关于音素[k]。虽然我们对这一辅音的书写方式与汉语拼音的声母{k}完全一致而很熟悉,但是,由于其不是爆破音,所以,在处理时,要完全依靠气息和声带的配合来完成。这时口腔呈半开颌状,气息点打到上颚的中后部,嘴角往两边咧开,形成短暂但气息充足的“气声”[k]。

第二点,关于音素[təu]。对于这一“合成音”的掌控,必须把辅音[t]和[əu]的发声发音要领把握好。虽然在分析单词August的“开喉归音”训练要领时,已经对辅音[t]的要领进行了探讨,但是,在单词August的音标构成里,辅音是以不爆破的尾音起作用的。而在单词October的音标结构里,尽管辅音[t]仍是不爆破的,但需与元音[əu]进行拼合。此时,由于元音[əu]的发声发音特殊性,使得我们在口腔及嘴唇的控制上形成要领的掌控,即因为辅音[t]属于闭颌音,元音[əu]属于半开颌音,就要求舌尖碰撞上颚前部,以完成辅音[t]的效果;同时,下巴由下往前上方用力,将舌根往下压舌尖往上翘,使得气息在由上颚与立起的舌头形成的空间里运作,发出既低沉又厚实的“气声”“合成音”[təu]。

关于“合成音”[bə]的要领,笔者已经在分析对单词September的“开喉归音”要领时完成。在此不再赘述。

(十一)关于November

对于英文中的单词“十一月份”“November”的“开喉归音”训练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音标结构[nəu'vembə](Yang,2002,第968页;Mayor,2002,第968页;Gillard,2001,第440页;Hornby,第1002页)中的“合成音”[ve]。当然,其他音素由于笔者在分析前面的月份单词时,已经完成了对其要领的分析,所以,在此不再重复。

对于由辅音[v]与元音[e]构成的“合成音”[ve]的掌控,主要是控制好辅音[v]的要领。由于我们进行“开喉归音”的训练时是极为夸张化的,这样,就需要把每一个细节变化放大放慢,刻意地使上牙齿刮下嘴唇内侧,通过近乎闭颌的口腔,将充足的气息在上牙齿与下嘴唇间,发出使两颊及头部产生震颤感的[v]的、具有爆破特点的“声”与“音”效果来。

(十二)关于December

对于英文单词“十二月份”“December”的“开喉归音”训练,我们对其“声”与“音”的音标结构[di'sembə](Yang,2002,第350页;Mayor,2002,第359页;Gillard,2001,第170页;Hornby,第369页)的观察,可以发现,所有音素要领都已经被分析过了。所以,笔者对训练单词December的“开喉归音”的方法分析,不再作展开讨论。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心目中再熟悉不过的这些单词的“开喉归音”训练,完全不是简单地对极为熟悉的发音进行机械地重复,而是要将这些发音的位置归为到“英播”所需要的正确点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的练习阶段,尽量一步到位地达到正确位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既不能急于求成地立刻“喊”起来,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地情绪化对待。而要在教练的指导下,逐步地达到自己掌控的水平。

总之,在这一章里,笔者对从事英语播音与主持工作要求的“声位”、“开喉”方法及“开喉归音”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说明。这些内容是决定我们运用非母语英语作为职业用语质量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标准训练得以完成的话,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在声音、语感方面,就可以达到令母语为英语的受众的认可。虽然笔者将这些复杂的训练要领分为看似简单的三大块儿,但绝不意味完成训练的过程也是简单的。相反,如果是经历了一些标准化训练的过程的话,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冰冻三尺”的磨砺与挑战了。

就这一结论的获得,所有“英播”的学生都是书写者。在完成了对英语播音需要的发声位置训练、对“开喉”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开喉归音”的掌控后,我们就进入了被形容为“近乎苛刻”的英语播音要求的发音训练阶段了。笔者在接下来的第三章里展开系统化的分析与说明。

清晨六点半“英播”受训者出晨功的景象之“站碎方砖”

【“英播”练声训练回顾文选】

苦中乐真——英语播音气息与发声练习有感

2008级“英播” 林 凯

练声,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动词;练声,是一个让“英播人”一生难忘的名词;练声,是当我们感动时流泪的形容词;练声,是当我们孤独时带着孤独和遗憾去回想的副词。若干年后,当我们还能想起那段时光,也许它不是难忘,也不属于永远,而恰恰是记录成长经历中的一份独特回味。

在这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季节,我们开始了英语播音专业课的学习。从踏入校门的那天起,我们就对“英播”专业课充满了幻想。每周四的下午,我们与林老师相约于亘古不变教室——1教115,在那里开始了我们痛并快乐着的专业课学习。痛,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门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爬滚打、不断碰壁、遍体鳞伤;快乐,是因为我们在林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熟习了这些技巧,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动中静真,苦中乐真。这是我在英语播音气息训练中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学习英语播音气息的时候还是梦醒淋漓汗,赤膀厌穿衣的酷暑。首先,我们学习了“腹胸式联合呼吸法”,这是一种深吸气。而在生活中只有将人体内余气全部吐出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在体会吸气要领时,应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法全部呼出,再自然吸气,此时才容易体会到将气吸到肺底、两肋打开的感觉,否则易成为胸式呼吸。当我们来到电视台二楼的小教室练习时,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襟。再加上憋气训练,热气涨红了我们纯真的脸颊。教室里只能听到林老师有规律地打着节拍的声音,大家努力地憋着气。尽管汗水从额头肆意地流了下来,尽管头部血管胀了起来,尽管热浪一股一股地袭来,只要林老师的拍子没有停,我们都在努力地坚持着。在这个流动着热浪和汗水的教室里,我们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依然是同样的动作,双手叉腰,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收腹。我们的身影遍布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南操”斜晖下的那一剪影,“核桃林”里阳光透过树叶留在脸上的光斑,“孔子广场”方砖上的坚定目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们在这不断变换的世界里,通过气息训练使自己静下心来,努力地去认真做好一件事。这个过程虽然是很苦的,但苦中乐真。只有在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英语播音的气息训练是发声的基础。在播音中,最基础的基本功练习是气息与发声的结合练习。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引申可见“气”在播音中的重要性,播音时的气息不同于平时的自然呼吸,需要有很好的支撑感和能够充分表现句子长短力度、起承转合的能力。发声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而错误的用声方法甚至会影响播音寿命。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勤于磨炼,扎实地掌握用声技巧。从老师那里我们得知播音发声在整个播音学里的重要性。而且,英语播音发声与汉语播音发声间存在不同,我们需要练出西语肌肉才能让我们说出来的英语更加地道。在经过了一个多月气息训练之后,我们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发声训练。

站破方砖,喊倒立柱。这是我们英语播音发声训练的坚定信念。从老师那里我们得到了第一个音素,是[a]。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和中文的“啊”混淆,中文的“啊”发音位置较靠前,声音比英语的[aː]要高。所以发音的时候就需要把舌头往后压,利用口腔后部和喉部共鸣把这个音发得更加浑厚。同时,发[a]的时候嘴巴需要张到最大,老师交给我们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见食指和中指放在脸的一侧上下齿之间。这样嘴巴就自然而然地张大到了要求的130度了,从而达到了发[a]音时的标准口型。像学习气息的时候一样,林老师也给我们打着节拍,one,two,three...ten...twenty...thirty。现在终于知道了气息练习的重要性了,如果没有气息练习作支撑的话,开口发音的时候,音素发的就时间不能这么长,从而导致西语肌肉不能如期地训练出来。接下来,老师又给我们了[u]音。[u]音相当于普通话里的撮口呼,将双唇向前撮,然后运用腹胸式联合呼吸法吸气,同时将手放于距离嘴巴十厘米处,发声的时候手是感受不到气流的,这样才算是正确的发音。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相当愉悦的,大家都有一种要把基本功打扎实,把专业学好的决心。在随后的课程里,林老师相继把[o][ou][i][n][ng]等基本的英语发音给了我们,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地练习着,希望早一天练出来。

在这之后,清晨的“南操”又多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是学汉语播音的,也不是学习表演的,更不是来培训的高中生。他们是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的学生们。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过分修饰的声音,没有引人注目的意图;有的是对专业的执着,有的是坚定的信念,有的是刻苦的决心。左边传来“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右面传来“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情地咆哮吧……”奔跑的标兵和炮兵以及尽情咆哮的狂风并没有撼动我们,我们执着地进行着我们英语播音的气息和发声训练,在清晨的操场上增加了一份前所未有的陌生声音。

我们与你同在,与你同甘苦,我们与你同在,与你共患难,我们与你一同走出稚嫩青涩,我们与你一起共建新的未来。在这个实现“英播”图腾的“凤凰涅槃”过程中,我们一起共甘苦,一起经历着火的煅烧和重生般的历练。也有句话叫作“阳光总在风雨后”,如果不经历暴风雨般残酷的洗礼,又怎会迎来春光明媚的日子。相信我们在不久后,会像历经过涅槃的凤凰一样,直冲云霄!

正如这位“英播”受训者的文字所体现出的一般,实际上,要求每天自我训练一次的内容,貌似“重复”、“枯燥”,但磨出的是一种“心境”、“定力”。尤其是在貌似惬意的大学校园里“漫步”度日的学子们,更是会对极为“刻板”的训练加以轻视或排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坚持每天至少自我训练一次的学生,就会得到除了专业基本技能的坚实掌握的结果,还会在毅力、心态方面有更为适合这一职业的积淀。

有一句对大学的总结,颇具启发性。对学习“英播”的人们,就更具醍醐灌顶之效。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英播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大学学观念,学不会的是艺术修养和生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