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群气息对发音的意义

二、意群气息对发音的意义

在完成了以上的掌握对“英语绕口令”的训练方法及效果后,就是涉及在运用口语表达方式进行展示时,必须达到既让受众感到展示者是轻松的朗朗上口,又是具有速度快而不促的聆听感。如此效果的达成,就需要展示者有意识地把气息的运作同句子里的“意群”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气息托着发音及发声来形成“融会贯通”的展示效果。一位经过“英播”学习的受训者对这方面的实践总结,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英播人”训练气息、声位、音素、绕口令综合素质的景象

这篇“绕口令”长度和复杂程度上都要高出一个级别。首先,这篇“绕口令”有七十三个单词,而在这七十三个单词之中我们不难找到很多如ball-built,brass-ball-built,bell-built这样的大型复合词。由此可见,这篇“绕口令”有着非同一般的长度。

其次,这篇“绕口令”比较难于理解。虽然这篇“绕口令”讲述的是《比尔·贝尔造铃铛》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但是故事的细节却比较容易让人迷惑。这一点在最后一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最终可以得出最后一段的意思是这样的:比尔·贝尔为拜尔的牛造的铃铛非常好,这让比利大街上那些造黄铜铃铛的人对比尔·贝尔产生了偏见。综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果想要纯熟地掌握“绕口令”,我们需要根据上述的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文章长度非常长,因此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气息来控制声音。我们主要需要控制两方面。第一,我们需要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持久,要均匀用气。如果用气不够均匀,我们很难用一口气把整个“绕口令”串联下来。尽管强调重点十分必要,但在读这篇“绕口令”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过分地强调。如果能够把气控制在一个平稳的状态,我们就能避免很多诸如偷气、顿气、声音嘶哑之类的问题。

然而,只是做好这一点是不够的。在读这篇“绕口令”的时候,表达意群时做到准确无误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想要顺利地把这篇“绕口令”读下来,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只有充分理解了每一句话的意群结构我们才能在整体上对这篇“绕口令”进行把握,减少停顿、迟疑和重复等状况。如果我们在读这篇“绕口令”的时候不能够顺利地把它表达出来,想要在一口气之内说完就会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掌握这篇“绕口令”需要多次的重复练习。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们能够更加熟悉“绕口令”的内容和结构,这对我们顺畅地把“绕口令”读下来非常有帮助。除此之外,在读这篇“绕口令”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控制速度。在读“绕口令”的时候,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可以太慢。太快,容易造成吞音、失音还有拌嘴等状况。而出现这种状况之后再想顺畅地表达“绕口令”已经不可能实现。

相反,如果读得太慢,气息就变得难于控制。如果不能使气息变得平稳流畅,我们很难把“绕口令”在一口气之内顺利地读完。因此,读“绕口令”的速度也是掌握“绕口令”的关键因素。在读这篇“绕口令”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偏快的匀速。只有在阅读时保持这种速度才能顺利完成这篇“绕口令”。“绕口令”中有大量以字母“B”作为开头的单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篇“绕口令”是以训练辅音“B”为主要训练目的的。这种训练非常重要,能够使受训者掌握失去爆破的技巧。类似的练习在汉语播音的训练课程中也有安排(如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

显而易见,具有好的“一口气”的“气息”运作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达到既清晰又轻松地对一段“英语绕口令”的意思展示的效果。这主要涉及是否能对整段绕口令的每一句里存在的、支撑一句话意思的“意群”进行突出后而经过强调化的方式显现关键点的掌握。所以,还需要对本就拗口的已经刻意化排列的单词音节进行区别,从而,寻找出细微的差别,进而在展示时可以意识清晰地加以不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