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流

第四节 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流

Flow of Broadcast Reading of Hard News Bulletin in English

对于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时,说话者对语言的控制是否流畅、气息平稳,就是“语流”是否顺畅的表现了。而对于从事职业化广播电视播音的从业人员而言,播读新闻时具有的“语流”,尽管与日常会话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对新闻内容的播读,要求“语流”必须服从新闻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顾及收声话筒的特点,进而使得播音员的“语流”是在驾驭文本化的新闻为口语形态介绍的前提下,比日常会话的“语流”更为舒畅而无如会话时因思考而形成的明显的停顿或结巴。

“英播”在电视演播馆训练直播景象之一——“不可备稿之稿”

既然没有了思考般的“停顿”,又无随意化的“结巴”,就会使得过于流利的语言形态容易导致“不易听”的结果。这样,为了避免如此的传播效果,就需要播音员在“备稿”步骤之一的“播读语流”的过程中,兼顾几个方面的要求。在此,笔者介绍一位经过“英播”学习的受训者在分析用于训练的第一篇硬新闻稿的播读语流时的文本记录。

Copy-1

A boy fell into a wild-animal conceret pit in a suburban Chicago zoo today/and was saved//by a gorilla.//

The three-year-old boy had climed over a fence at the broodfieldzoo,/then fell about 15 feet.//

The zoo says the female gorilla cradled the injured boy in her arms/and carried him to a door,/where zookeepers took him.//No word on his condition.//

[对新闻情绪的分析和认识]

这是一则多少有些不平凡色彩的新闻,就故事本身来说,一只母猩猩救了一个从高处摔下的小男孩,这个故事本身的惊奇色彩决定了处理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能像处理一本正经的政治性的新闻一样那么严肃。语气中既要有担心——小男孩伤得重不重?也要有轻松——居然是被一只母猴子给救了,这就使得受众觉得仿佛引导观众看了一场电影一般。用声音给观众一个视觉化的感受,但是又不能太过做作,否则就会有失实之感。要以一个新闻主播沉稳老练又不失风趣的口吻告诉观众朋友发生的一切,使他们听完既觉惊奇又认为可信。

[对新闻基本要素的分析和定位]

需要强调的时间(today)、地点(wild-animal concrete pit,broodfield zoo)和人物(boy,gorilla)自是不必赘言,还有一些数字诸如“15 feet”也需要强调,这些强调把握得好坏与否是这篇稿件成功的关键,要好好把握一个“度”字,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对新闻内容中的“语流”点定位]

下面开始一句一句地分析稿件。

第一句A boy fell into a wild-animal conceret pit in a suburban Chicago zoo today/and was saved//by a gorilla.//这是整个新闻的开头,这个开头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十分重要。首先对A boy这个人物要强调一下,a wild-animal conceret pit in a suburban Chicago zoo.这句话整体处理得应平一些,稍稍突出a wild-animal conceret pit和Chicago zoo。因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核心地点。之后的短呼吸/and was saved应该没什么悬念,因为这个连词之后有更重要的内容,是该偷一口气的。

接下来的这段处理就是非常有趣而体现功力的,was saved//by a gorilla.//,短短五个词里居然有两个深吸,在此处肯定不是因为气不足要换气,而是人为地用停顿来制造悬念,究竟小男孩被谁给救了呢?在此处要恰当地留白,给观众以足够的思考时间,才能为不平凡的答案创造条件,以至于后面by a gorilla一出口,很多观众心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虽然知道了是被谁救的,但是却被这个不符合常理的“雷锋”的奇怪举动弄得一头雾水,刚刚压下去的一个疑问转而被另一个疑问取代了,猩猩怎么会救人呢?但是也要注意,此处虽然有一个较长停顿,“意群”还是应该完整的。

第二句The three-year-old boy had climed over a fence at the broodfield zoo/,then fell about 15 feet.//这句并没有交代那个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而是围绕“小男孩如何摔下去”这一问题做起了文章,使观众不得不暂时压下自己的好奇心,所以,此处的处理应稍急促一点,交代清楚事情即可。The three-year-old boy had climed over a fence at the broodfield zoo/这句话是交代小男孩为什么摔下wild-animal conceret pit,应强调数字three-year-old并适时换气。then fell about 15 feet.//这一句交代了另外一个数字,说明摔下去的距离,依然是应该强调数字。这段的处理只要注意交代好两个数字就好,其他的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难处。

第三句The zoo says the female gorilla cradled the injured boy in her arms/and carried him to a door,/where zookeepers took him.//No word on his condition.//接着交代了母猩猩救人的过程,萦绕了观众心中许久的问题终于即将得到解答,故而此时的播读不仅应清晰有力,处理也应掌握技巧。The zoo says the female gorilla cradled the injured boy in her arms/andcarried him to a door,/第一句话应强调几个动作,如cradled和carried,充分体现母猩猩救人的整个动作的全过程,使画面感更强。/where zookeepers took him.//这半句与前面的关系是补充说明,所以在处理上应保证意群的完整,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换气上使播报丧失连贯性。最后半句No word on his condition.//是客观事实,所以处理起来应该尽量不卑不亢,以便使听众听起来更加可信。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语调了,除了句尾的语调以外,都应该尽量处理呈上扬的,易引起听众的兴趣,也符合这篇新闻的背景。但是作为一条新闻,还是像以上重复了很多遍的那句话一样,不要太做作、不要太表演,要让人感觉到真实可信。

可见,对于掌控英语“硬新闻”播读语流,不仅仅是定位关键的语流点,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把传播新闻的内容播送清楚。这就要求播音员先把新闻内容理解清晰,在此基础上,再对“语流”点进行定位。否则,还是达不到有效播读新闻的目的。到此,笔者把对单条英语“硬新闻”的有效播读方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如同学习语言般地按部就班地“模仿”就可达成的,而是需要带着创造性的心理进行掌控,只有如此,才能在不间断的实际运用中,逐渐建立起自己对英语“硬新闻”的播读风格。

2015级非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公选课《英语播音》受训后播出“英播”的“四小条”

然而,就今天的广播电视对新闻的播送方式来说,已经不是只对单条新闻的逐条传播了,而是通过直播的方式,将新闻直播间里的主播与处于新闻报道现场的记者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同步的传送,也就是我们现在开始熟悉的“直播连线”。笔者在第五节对英语硬新闻的“直播连线”方式进行讨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