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播音的“开喉”方法
Larynx-opening
对于我们运用非母语英语来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与主持职业的中国人,或更大范围地涵盖亚洲人来说,能够拥有一副受到母语为英语的受众接收习惯的认可的嗓音,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将非母语说得具有“英语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前提。

“英播”受训者在训练掌握“英语播音”的“开喉”位置技能
但是,我们母语汉语的发声发音习惯,使得我们的口腔肌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成型为被语言研究者称为的“汉语肌肉”。就是这一口腔结构,形成了影响我们发声发音的效果,其影响结果,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即便你多么努力地模仿母语为英语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感觉或说话方式,只要一张口,就还是有“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的味道。就是这种局面,令很多的英语爱好者终于使去了信心。一是因为实在不知该再如何努力,二是认为我们中国人不适合说英语。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哑巴英语”的局面或“放弃”的结果。
事实上,并不是这些英语爱好者的智力不适合学英语,也不是所使用的学习方法有多大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改变我们的口腔肌肉状态,以及我们说话时运用口腔和气息的方式。那么,针对这一关键点,笔者结合在从业过程中的长期摸索,及与母语为英语的友人,和那些同样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播音的西方同行的探讨后的所得,把突破这一难点的聚焦点,投注到我们的口腔及大家俗称的“嗓子”上。也就是说,以母语为英语的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口腔及喉部肌肉运作方式,来改变我们的发声发音习惯。这种方法叫作“开喉”。
就目前在西方用来训练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发声方法来说,还是要数美国的研究员Utterback(1994)提炼出的方法,共有三组。另外,结合笔者积累的针对我们中国人特点而总结出的方法,共有三组。在日常的练习中,可以结合这两组方法来训练。
此处说的“开喉”的“喉”,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喉咙,而是我们的下巴骨与喉头之间的一片肌肉部分。当然,这一部分是指口腔内的相对应部分。这样,此处说的“开喉”,就是要锻炼这一部分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