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种植生长与副产物的产生
1.香蕉种植生长
香蕉属热带一年生大型草本植物,生长迅速,种植生长期10~14个月,随种植区域、季节环境温度和水肥条件改变而变化,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生物产量较高,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可由一株组培苗生长至超过2m,叶片数30多片的高大植株,还有吸芽、花苞、果穗、果轴等组织器官,年单株生物量达70~100kg/株以上,其中果穗为18~25kg/株,副产物为50~75kg/株(图1-3,图1-4)。
图1-3 香蕉生长中基部不断发出的吸芽
图1-4 香蕉生长至挂果期植株
图1-5 香蕉田间生长情况
图1-6 香蕉开花、结果期生长状况
香蕉植株丛生没有主根,有多年生的地下茎(又称“蕉头”),是根系、吸芽、假茎和花轴着生的地方(图1-5)。每株香蕉有根20~30条,分为着生于球茎上半部的水平根和着生于球茎底部的垂直根两种,水平根分布在土表下10~30cm的土层、长80~150cm,垂直根可长至70~140cm的深土层;吸芽是着生于地下球茎上的一种营养体,每支吸芽一生只开花结果1次。第一次在大田定植的吸芽叫作新植蕉,在新植蕉球茎上继续长出的吸芽叫作宿根蕉。吸芽除了用作结果母株外,也用于分株繁殖种苗;香蕉植株的茎干由许多片长弧形叶鞘互相紧密层叠裹合而成,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学名“假茎”。假茎的高度和围径与品种、生长季节、种植地和水肥条件有关,一般假茎高2~5m、中部围径40~80cm。假茎增粗是新叶从假茎中心抽出叶鞘数不断增加而使其膨大的结果,假茎有支撑叶片和花果的作用;长圆形的香蕉叶片着生在假茎上,一般叶长1.5~2.5m、宽60~80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香蕉植株萌芽时有叶片数60~70片,抽蕾开花时保持青绿叶10~16片,果实采收时还保留绿叶8~10片。假茎的中央是果轴,亦称花序茎或气生茎,果轴从球茎向上生长把花蕾顶出假茎的过程叫抽蕾,花蕾逐渐发育形成果穗,果穗由着生在果轴上的果梳(果把)组成,果梳由12~30个的果指组成;香蕉果重50~300g,指长10~25cm(图1-6)。香蕉种植是以收获香蕉果实为唯一目的,每年除了采收果实以外的地上部分(假茎、叶片、果轴、花蕾、吸芽等)都属于“香蕉副产物”;还有因风灾、寒害、干旱、洪涝、病虫害等影响造成未形成商品的蕉果及受灾害无法收获的植株等也归属为“香蕉副产物”。在香蕉正常生产过程中香蕉副产物产生量最为集中的时期是果实采收后留下的香蕉植株、果实包装运输后留下的果轴和香蕉更新种植时田间清理的老植株,以及遇水灾、风灾、寒害、病虫害等突发性灾害产生的香蕉植株。
2.香蕉副产物的产生
(1)香蕉果实采收后产生的副产物
香蕉属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植物,每年香蕉果实采收后选留一株由地下茎抽生的吸芽苗接替上年母株,继续管理让其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采收,周而复始,从种植建立蕉园到更新种植周期一般为4~6年。每年香蕉果实成熟采收后,都留下地上假茎、叶片、吸芽、果轴等大量的副产物,副产物生物量与香蕉果实产量的比例为约为2.5∶1,产量为7~10t/亩。除了更新种植时连土壤中的根茎都必须全部清除外,在不更新种植管理周期内每年香蕉果实采收后需留下约一米高的假茎保护吸芽苗,这样年可利用的香蕉副产物实际为4~6t/亩。另外,在香蕉生产管理过程中蔬果、断蕾、清除多余吸芽苗和底脚叶片等也产生部分副产物,但产生量和时期不够集中,不易形成规模产量,不方便利用。
图1-7 香蕉采果后的茎、叶
图1-8 香蕉果轴
(2)灾害影响产生的副产物
在香蕉种植中会遭受风灾、寒害、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而无法收获的植株、香蕉果实等,从而产生了大量香蕉副产物。这类副产物产生突然、产量过于集中,有较明显的偶然性,利用方面不如正常采收产生的副产物均匀、持续稳定(图1-9,图1-10)。
图1-9 未能形成商品的香蕉果实
图1-10 风灾产生的香蕉
(3)香蕉副产物常规处置
目前,所有香蕉副产物除少量的会被种植者经过破碎或堆沤制作有机肥用于还田外,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放在田间地头干枯后焚烧,一方面浪费资源减少了香蕉产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带来了环境污染,同时还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图1-11,图1-12)。
图1-11 香蕉副产物田间随意丢弃
图1-12 香蕉副产物田间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