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甘蔗在肉羊饲粮中的应用
甘蔗的饲料化开发不仅解决了甘蔗加工产品单一,市场风险抵抗能力差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草食动物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粮食,缓解环境压力。甘蔗部分替代青贮玉米,能降低生产成本,对动物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Gandra等,2017)。甘蔗适口性好、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但由于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限制其在饲粮中的添加水平,因此探究反刍动物饲粮中甘蔗适宜比例尤为重要。我国山羊存栏量接近1.5亿只,且主要饲养于我国南方地区,随着我国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粗饲料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南方地区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新的粗饲料资源显得尤为迫切。但全株甘蔗在山羊饲粮中适宜的添加比例及其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从山羊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等方面探讨甘蔗在山羊饲粮中最佳的添加比例,为甘蔗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4~5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山羊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试验组分别用全株甘蔗替代全株玉米青贮的33%,66%,100%(SC33、SC66、SC100)。试验预饲期5d,正式期30d。试验开始和正式期第25d以重复为单位分别对每组羔羊称重,每天记录羔羊的饲喂量及剩余量,计算ADG、ADFI和料重比(F/G)。试验中期进行消化试验,收集山羊粪便,采用酸不溶灰分法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正试期第25d,晨饲前空腹采血测定山羊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束前一天,每重复选两只山羊通过食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
(二)结果与分析
1.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青绿饲料是家畜重要的饲料来源,青绿饲料与精料的合理搭配可以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本试验中,各组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随甘蔗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表4-42),vieira等(2017)曾报道了相同的结果。辛明等(2017)研究甘蔗尾梢颗粒对育肥羊生产性能影响时也发现添加甘蔗尾梢组羊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不同的是,黄世洋等(2015)采取不同甘蔗秸秆配方饲喂山羊,各组采食量与甘蔗秸秆添加量不成比例,Canizares等(2014)发现当甘蔗替代青贮玉米的比例达67%干物质摄入量最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本试验中,饲粮中NDF的含量随着甘蔗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NDF含量是影响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各组中随甘蔗添加量的增加山羊平均日采食量增加;第二,本试验饲粮青绿甘蔗在生长期采收,非纤维性糖类(尤其是糖)含量高,水分充足,适口性好,可提高动物采食量;第三,甘蔗的质量及加工处理的方式等会影响山羊采食量。四组山羊终末体重与ADG组间差异不显著,这与Teixeira等(2015)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相似。唐振华等(2016)在研究生长水牛时发现,青贮甘蔗尾梢与青贮玉米秸秆对水牛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表4-42 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生长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n=96)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高立鹏等(2015)认为同等NDF水平下,不同来源的纤维会影响山羊的表观消化率。甘蔗纤维消化率低,饲喂甘蔗时反刍动物咀嚼和反刍的时间增加(Canizares等,2014)。周雄等(2015)以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叶替代王草比例发现,粗蛋白,粗脂肪等表观消化率会随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呈波动的变化趋势,与本试验结果相似,当甘蔗添加量为33%时山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可能是因为青绿甘蔗替代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时,山羊的瘤胃和消化道对甘蔗的消化存在一个适应阶段,当甘蔗添加量达到33%是一个适宜的阶段。过高的甘蔗添加量导致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可能是因为甘蔗纤维不易被瘤胃微生物利用,摄入过量的甘蔗纤维,积聚在消化道的时间长,造成瘤胃负担。Rotta等(2014)设计不同比例的玉米青贮与青绿甘蔗分别作为粗饲料对牛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适量比例甘蔗可提高DM、OM表观消化率,青贮玉米组NDF表观消化率高于甘蔗组,Teixeira等(2009)研究甘蔗添加对象草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发现添加一定量甘蔗会降低饲粮的ADF表观消化率,以上发现与本试验结果相同。总的看来,适量青绿甘蔗替代玉米青贮可提高断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说明饲粮中添加全株甘蔗是可行的(表4-43)。
表4-43 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生长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n=24,%)
3.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山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机体通过氧化防御体系来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其中SOD、GSH等酶广泛存在机体内,是构成防御系统中的主要酶促体系,被视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本试验中,随着全株甘蔗添加量的增加,血清MDA含量呈线性降低,SOD活性及TAOC含量呈线性增加,GSH含量变化不明显。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都可以表明饲粮添加甘蔗有助于增强血液抗氧化性能。Sun等(2014)及Souzasartori等(2013)均从甘蔗梢及叶片等提取到多种酚类活性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机体内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达到抗氧化的目的。因此甘蔗作为一种青绿饲料,不仅适口性好,而且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表4-44)。
表4-44 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生长山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n=24)
4.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山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瘤胃pH值是瘤胃发酵参数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瘤胃pH值正常变化范围是5.5~7.5。本试验中,瘤胃pH值范围为6.31~6.48,处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与Magalhães等(2006)在泌乳奶牛的研究结果相同。瘤胃NH3-N是蛋白质和尿素等含氮物质降解的重要产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氨态氮合成微生物蛋白,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的NH3-N有效范围为5.0~30.0mg/dL。本试验各添加组瘤胃氨态氮浓度相近,且均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表4-45)。说明甘蔗的添加不会影响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可满足机体对微生物蛋白需要,与Gandra等(2017)对青贮玉米与青贮甘蔗两组饲粮对比结果相同。VFA的代谢为瘤胃消化吸收提供了大部分能量,维持瘤胃正常环境发挥极大作用。乙酸和丙酸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为瘤胃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乙酸/丙酸比例可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结构,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影响能量的利用(尹召华等,2011)。丙酸是反刍动物肝脏糖异生的主要前体物,丙酸的增加意味着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熊本海等,2002)。本试验中,CON组乙酸浓度最高,丙酸较低,总挥发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最高。随全株甘蔗添加比例的增加,乙酸显著降低,丙酸增加,乙酸/丙酸降低。与本试验相似,Andrade(2016)等发现饲喂添加新鲜甘蔗饲粮的奶牛相比添加青贮玉米组奶牛,乙酸/丙酸降低。瘤胃发酵模式由乙酸型向丙酸型的转变,表明全株甘蔗的添加提高了饲粮能量利用效率。本试验中未观察到山羊体重及日增重的显著性变化,但山羊机体成分,尤其是能量沉积,有可能发生了变化,但有待于后续研究证实。
表4-45 饲粮添加全株甘蔗对生长山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n=24)
(三)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全株甘蔗显著提高了山羊干物质采食量,饲粮中甘蔗添加比例为33%时山羊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饲喂适量比例的全株甘蔗还提高了山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综合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数,建议全株甘蔗添加比例以33%~66%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