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副产物作为蛋白源的饲料化利用前景
我国主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颗粒。从国内市场来看,对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家畜饲养企业等。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可占到3%~5%。依据我国近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万~5800万t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650万~800万t。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也将以每年70万t左右的速度增长。草食家畜饲养企业年需牧草1000万t,但生产能力只有200万t,而且供需之间缺口还将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继续拉大。
桑树作为我国本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生物产量高等特性,从我国桑树资源中选育出的饲料桑,具有下述重要特性。
(1)顽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饲料桑的根系为强呼吸根系,在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中生命力会更加旺盛,并且抗旱、耐贫瘠能力极强,适合在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种植。另外桑树的生命期长,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年以上。
(2)耐刈割,萌发力极强。在6、7、8、9四个月雨热同步期间,平茬刈割的饲料桑茎部经过25~30天时间,再生株高可达60cm,半湿润地区可达80cm,每天的平均生长量超过2cm。
(3)生物产量高。饲料桑的产量随栽植密度、管理水平的高低及土壤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土壤肥沃灌溉良好地区,当年苗木生长可达2.5~3.0m,单株鲜重可达1.5kg,干重0.5kg。第1年可产鲜桑叶饲料7.5t/hm2,第2年产量可达22.5t/hm2,产量逐年上升,三年后可稳定在67.5t/hm2左右。
(4)桑叶营养价值高。桑叶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达到18种,占桑叶干物质的10%以上,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作为畜禽水产饲料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程妮(2005)等曾报道,桑叶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源,可以改善瘤胃生态环境,增加瘤胃内纤维分解菌在纤维物质颗粒上的附着,促进其繁殖,从而进一步可提高对桑叶的消化率和采食量。桑叶对反刍动物的最大作用是在作为泌乳奶牛 (Benavieds,2000) 和生长奶牛(Uribe, 2000)的补充料时表现出来。在这两种情况下,桑叶在经济上和营养上都具有替代商业混合精料的优势。在以谷物残余副产物(秸秆)为基础饲料的国家,用桑叶作为处理秸秆基础日粮补充料对家畜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苏海涯,2002)。
因此,作为蛋白源的饲料桑具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和饲料开发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