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饲养肉鹅技术
苎麻是我国传统特色经济作物,被誉为“中国草”(China grass),占有全球80%以上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苎麻南起海南岛、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其中长江流域麻区[主要包括湖南、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直辖市)]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苎麻生态适应性强,生长期间一般不使用农药。近年来研发的生防药剂、物理防治技术等,为苎麻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保障。苎麻主要用于生产韧皮纤维,其含量仅为地上部生物量的5%左右,占80%以上的茎叶等副产物被废弃。苎麻嫩茎叶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20%,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其中赖氨酸含量达1.02%,胡萝卜素140~300mg/kg,维生素C 1000~2000mg/kg,钙含量4.07%,铁、锰的含量是苜蓿的3倍。可见,充分利用苎麻副产物,是发展高效生态养鹅产业的新途径。
(一)苎麻种植与肉鹅养殖的有机结合
1.多年生作物,每年多次收获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型草本植物。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同时,苎麻是以收获营养体韧皮纤维为主要目的,加之苎麻生长速度快,因此又具有一年多次收获的特点。在长江流域一般每年收割3次,头麻生长期为90d左右,二麻生长期为50d左右,三麻生长期为70~80d左右。由于品种和外界环境,以及栽培条件不同,各季麻的长短也略有差异。热带地区甚至可以每年收割9次。近年来,随着苎麻饲料化技术的应用与深化,苎麻主产区常有提早收割三麻后,充分利用打霜前的一段时间,加收一季草料的做法。饲用苎麻一般收割6次。
2.生长速率快,供草时间较长
当土壤5cm低温达到6℃时,苎麻地下茎开始缓慢生长,当地表温度升至9℃时,幼苗萌发出土。以湖南省长沙气候为例,一般头麻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出土,平均日生长速率为1~2cm,随着气温进一步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平均日生长速率达到4~5cm,最高可达7cm以上。6月上旬长势减弱,达到纤维工艺成熟期。二麻及三麻前期气温较高,如雨水或灌溉充沛,最高日生长速率可达到12cm以上。三季麻的相对生长曲线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上旬和10月上旬左右达到峰值。从3月中旬开始一直到11月,有效供草时间长达8个月。
3.苎麻生长与肉鹅生产周期契合
我国肉鹅饲养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棚饲养方式,以农户自繁自养、季节性繁殖、小群体放牧为主要特征。在“一家一户”的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怎么实现农业高效是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近年来养鹅业非常注重种草养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放牧是最经济、最适应畜禽生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草地利用方式。
苎麻养鹅的关键是利用好苎麻的蛋白和氨基酸等营养,特别是要利用好纤维含量低、蛋白含量高的嫩茎叶。研究表明,随着苎麻收割高度的增加,其粗蛋白含量下降而生物产量增加。当苎麻株高在65cm左右时,可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肉鹅生产周期为60~70d,除去脱温的20~30d时间,可放牧的时间为50~60d,按照苎麻2~3cm/d的生长速率,每月轮牧一次,放牧2月出栏,恰好可以达到肉鹅采食与苎麻最佳生产状态相契合的目的。
另外,我国南方夏秋季节降水、热量资源丰富,以禾本科为主的牧草,如黑麦草、矮象草、苏丹草等,生长速率快、草量大,能量饲料来源丰富。苎麻主要在3—11月份生产,能够有效弥补蛋白饲料缺乏的问题,为全年持续养殖肉鹅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苎麻基本营养特性
饲料专用苎麻可在株高≤70cm时刈割地上部全株利用。以生产纤维为主要目的的苎麻,养鹅时主要利用其嫩梢或者叶片。当纤用苎麻成熟时,刈割嫩梢部40~50cm用作饲料效果较好。表4-110显示了分别刈割梢部40cm、50cm及成熟期叶片苎麻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由数据可知,两个刈割高度的苎麻常规营养含量相近,虽然干物质、粗蛋白、总能等指标较叶片低,但由于其产量及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较高,而表现出更高的饲用价值。
表4-110 不同苎麻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和总能(风干基础)
肉鹅对苎麻嫩梢粗脂肪的表观利用率及表观代谢与成熟期苎麻叶片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对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显著较低,而对嫩梢的粗纤维、干物质及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显著较高(表4-111)。
表4-111 苎麻常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表观代谢能(MJ/kg)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苎麻原料同一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
总的来说,仅就营养含量及利用率来说,苎麻越嫩越好、叶片越多越好,但综合考虑产量因素,则以50cm嫩梢较好。苎麻代谢能较低,与其可溶性糖类较低有关,在饲喂苎麻或者利用苎麻生产饲料时,应当注意能量物质的补充。同时,由于不同苎麻种植环境、刈割苎麻时生长状况、刈割后放置的长短等均对其饲用价值产生影响,应当在生产中充分应用常识判断,尽可能保持苎麻的丰富营养。
(三)苎麻养鹅日粮配制
基于苎麻原料高蛋白、低能量、粗纤维较高等特点,参考美国NRC(1994)的鹅饲养标准,提供如下苎麻养鹅专用的基础日粮组成(表4-112)。其中日粮以玉米、豆粕、次粉、菜籽粕等为主要原料配合而成。为针对苎麻尤其是茎秆中的细胞壁的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等抗营养因子,需适当添加复合酶和益生菌制剂。依此配制的日粮禽代谢能为11.63~11.76MJ/kg,粗蛋白含量为15.0%~16.5%,赖氨酸含量为0.88%~0.94%,蛋氨酸含量为0.40%~0.48%,粗纤维为3%~4%,矿质元素均衡。
表4-112 苎麻养鹅用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注:①预混料为每千克体量提供Cu 8mg,Fe 80mg,Se 0.01mg,Zn 50mg,I 0.35mg,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3 480IU,维生素E 3.2IU,维生素K3 0.4mg,维生素B1 2mg,维生素B12 0.004mg,维生素B2 5mg,维生素B6 4mg,泛酸钙1.6mg,烟酸55mg,生物素0.016mg,叶酸0.2mg;②益生菌主要含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酪酸菌等;③复合酶制剂酶谱为:纤维素酶2000IU/g、木聚糖酶12000IU/g和果胶酶500IU/g
(四)苎麻养鹅技术要点
苎麻养鹅可选择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刈割苎麻鲜草用作舍饲、苎麻园放牧和制作含苎麻草粉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养。刈割苎麻鲜草进行舍饲适合于主体种草养鹅模式,比较节约饲草和饲料,并能有效避免极端天气的影响,但相对于放牧增加了刈割、切碎、投喂、清理等环节,管理成本较高。苎麻园放牧可显著降低粮食饲料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制作含苎麻草粉的全价配合饲料最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但需要大量资金、专业设备投入。生产者可依据各自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选择和配合。
直接利用苎麻鲜草时应注意:苎麻鲜叶具有更高含量的黄酮类、绿原酸、熊果酸等生命活性物质,对提高动物免疫力、调节脂代谢、促进生长和改善风味均有益;但苎麻叶片上有绒毛,且含有乙酰胆碱和组胺等物质,具有刺激性,未经加工或调配,往往会导致饲喂初期采食量下降,应在育雏期或饲喂早期进行适口性锻炼,并充分利用后期的补偿性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1.肉鹅舍饲模式
采用苎麻饲料舍饲肉鹅的模式,可将整个养殖过程按照日龄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0~7日龄、8~28日龄、29~49日龄、50~70日龄、70~80日龄。其主体管理程序与常规养殖模式相同,半舍饲、全舍饲模式均可借鉴。重点要关注苎麻饲料与精饲料的饲喂比例以及不同阶段的调整。
第一阶段(0~7日龄)幼鹅刚刚孵化,初生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不强,苎麻的刺激性相对较强,不宜投喂。雏鹅对水分的需求很迫切,应先饮水后开食。每昼夜喂食6~7次,其中白天每隔2~2.5h一次,晚上饲喂一次。可用切成丝的莴苣叶做青饲料投喂。至4日龄起,可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放牧锻炼。放牧时间由短到长。
第二阶段(8~28日龄)开始可以投喂苎麻。刈割株高小于65cm的新鲜苎麻全株,或者刈割苎麻梢部50cm,使用时用切碎机切短至2~3cm长,与精饲料按比例均匀混合投喂。这个阶段添加苎麻肉鹅的采食量降低,但对完成适口性锻炼非常重要。一般表现为,在精料苎麻比1∶0~1∶5范围内,随着苎麻在日粮中比例的增加,幼鹅的采食量增加但干物质量降低,平均日增重逐渐降低但料重比显著升高。平均日采食量约180g/d,平均日增重约50g/d,料重比为3.93左右。
第三阶段(29~49日龄)经过前期的适口性锻炼,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需要投喂更多饲料,日采食量达到380g/d左右。这个阶段肉鹅的生长表现与前期相似。添加苎麻后,肉鹅体重降低,但料重比显著升高。
第四阶段(50~70日龄)平均日采食量约为230g/d,平均日增重约为60g/d。前期添加苎麻产生的体重劣势在这个阶段之间消除。肉鹅采食苎麻的习性增强,表现为随着苎麻在日粮中的比例增加,采食量提高。由于采食量的提高,料重比将有所下降。
第五阶段(70~80日龄)为集中育肥阶段。采用常规舍饲育肥,利用补偿性生长,在短期内可迅速提高肉鹅体重和肉质。通过育肥后,添加苎麻的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体重没有显著差异。
表4-113 不同苎麻鲜草添加比例对8~70日龄湘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整体看来,日粮中添加苎麻能够显著降低精饲料的用量,饲料成本减低30%左右。通过集中育肥,可完全消除体重差异,养殖效益可显著提高(表4-113)。
2.苎麻园肉鹅放牧模式
用于放牧的苎麻园不能在肉鹅养殖期间兼收纤维,但可通过季节性养殖和纤用苎麻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年种草养鹅,则需要尽可能选择饲用苎麻品种种植。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麻园建设
选择交通方便,周围没有污染源,避风向阳,水质好,取水排水容易,环境安静的平地或缓坡地建苎麻园。选择“中饲苎1号”“中苎2号”等饲用或纤饲兼用苎麻品种;采用嫩梢扦插的方式种植苎麻,亩栽3000~5000株。如果进行苎麻间/套种,则需要适当加大苎麻行距。
苎麻园周围建设防护栏,防止肉鹅走逸;苎麻园内用防护栏分割为多个小区,小区内放置可移动水槽和饲料桶;防护栏一般用90cm高,小区个数一般在6个以上,每个小区控制在1~2亩左右。一般6个小区为一组,每组的轮牧期为1个月,每个小区的轮牧期为5~6d。还可以采用移动式围栏,以减少基础建设成本。
头龄麻破秆后方可开始放牧,放牧初期采用打顶的方式控制苎麻长高,促进分枝生长。每轮牧2次,用圆盘刈草机等机具将地上残余的茎秆切割1次,向田间撒施复合肥5kg/亩。如果残余的茎秆保留3~4次以上轮牧周期,茎秆将会老化,新叶生长慢,产量低。采用ALA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线虫、苎麻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冬季停止放牧后需进行冬培,用圆盘刈草机砍桩清园,深挖苎麻行间(深15cm左右),行间穴施或条施复合肥20kg/亩,有机肥100kg/亩。中耕后用快速降解麻地膜覆盖,覆盖时注意盖好边蔸,防止裸露。施肥量及灌溉可依据当地土壤与生态条件相应调整。采用麻地膜覆盖一是可有效提高早春低温,促进苎麻早发蔸;二是较塑料地膜节省揭膜的环节,并能提高农田肥力;三是避免放牧时肉鹅误食残膜,影响健康。
(2)分区轮牧
刚孵化的鹅苗需要集中室内育雏2周,在此阶段可逐步增加田间青刈苎麻嫩梢的投放量,每天上午和晚上补料时投放,每100只鹅的投放量从5kg逐渐增加到10kg,全价配合饲料量(饲料中CP、Ca、P含量应分别达到12%、0.6%、0.8%,代谢能达到12MJ/kg)由7g/只增加到50g/只。已经完成育雏阶段或进入育肥阶段的鹅苗可直接开始放牧。初期可将苎麻嫩梢切碎或经过揉搓机粉碎后,与精饲料均匀混合,再进行投喂。这一时期对培养肉鹅的适口性非常关键。
雏鹅完全脱温并下水,可以开始放牧;每年4—11月放牧,每2个月出栏1批,年养殖4批;第一批鹅3月中下旬育雏,4月上旬放牧。在前一批全部出栏的前2周开始培育后一批雏鹅,前一批全部出栏后开始放牧后一批。每批放养鹅控制在100只/亩左右为宜。生长阶段或育肥阶段开始放牧的肉鹅,可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出栏,一般应达到70日龄以上。
每个苎麻小区放牧5~6天;6个小区的整体放牧时间维持在1个月,以保证每次轮牧时苎麻的高度达到60cm左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放牧1次,每次2~3h,夏季尽量避开12:00~16:00的高温时段。
开始放牧后,控制饲料的饲喂,每天上午放牧前和晚上放牧后各补料1次,喂料量由14日龄的50克/只逐渐递增,到达60日龄时应达到每天400~500g/只。60日龄后开始室内集中育肥,可根据基础体重及每周体重增长情况合理增加饲料饲喂量,每周每只鹅在原来喂料量的基础上增加50g。苎麻含水量较高,放牧期间又大幅度降低了精饲料的投喂量,因此放牧阶段的肉鹅体重一般偏轻。出栏前进行集中育肥可有效利用肉鹅的补偿性生长,在短期内迅速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3)饲草全年供应
长江流域每年的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气温较低,苎麻生长停滞。同时,单一作物的营养结构及肉鹅可利用的情况一般都会存在较大差异,往往需要多种食物来源来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为了保障肉鹅养殖的持续、稳定、高效开展,需要配合种植其他牧草,尤其是适于冬季生长的牧草。种植模式可以选择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牧草,或者在苎麻园中进行套种。适于苎麻园冬季套种的作物有白三叶、紫云英、黑麦草等牧草。夏秋季节套种玉米可获得较高产量,并充分利用周边零星草地及其他作物的青绿秸秆等,扩大肉鹅饲料来源,降低养殖成本。
图4-14 皖西白鹅麻园放牧
(4)生态放牧
生态放牧以生产无公害鹅产品为目的。苎麻生长全期很少使用化学农药等物质,抗逆性强,配合同样抗逆性较强的肉鹅,能够更容易达到生态放牧的要求。苎麻园生态放牧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NY/T 2798.1—2015、NY/T 2798.2—2015、NY/T 2798.8—2015、NY/T 2798.12—2015)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环境评价标准》(NY/T 5295—2015)。其养殖流程与常规养殖相似,应适当增加豆科牧草饲喂量。在保障饲料充足的前提下,生产性能持平。鹅产品的价格应根据无公害作物生产的成本及养殖过程中增加的管理、场地等成本相应提高。
3.苎麻草粉配合饲料加工技术
目前我国家禽用全价配合饲料大部分利用粮食为主料,辅以矿物质等添加剂制成。而肉鹅料经常以小鸭料代替,其饲料结构与肉鹅的需求差异较大,浪费比较严重。随着近年来肉鹅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肉鹅专用饲料的研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粮食需求量日益增长,养殖业与人争粮的矛盾不断激化,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开发非粮原料饲料已成为公认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苎麻是生物产量高、富含蛋白质、赖氨酸和钙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利用苎麻作饲料的历史悠久,但一般以采食鲜叶或干叶为主,单位面积土地可利用的叶片量小。近年来研发的苎麻青贮技术解决了就地利用问题,但受限于青贮饲料50%~70%的含水量,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利用苎麻开发肉鹅专用的颗粒饲料将有效结合苎麻高产、高营养价值的特点和颗粒料耐贮存、便运输的优势,进而减少饲料粮用量,促进肉鹅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我国当前肉鹅养殖业概况和苎麻饲料化研发基础,现已研制了以苎麻草粉为主料的肉鹅专用高效育肥颗粒饲料,并配套制备方法。原料组成主要有30%~50%的苎麻草粉、10%~30%的玉米、15%~20%的麦麸、10%~15%的豆粕、2%~3%的油脂、糖蜜0.3%~0.5%、0.3%~0.5%的食盐、1%~2%的复合预混料。其中苎麻草粉可在苎麻生长高度为≤60cm时刈割地上部,干燥至水分含量≤13%时粉碎而得;或可在苎麻生长高度为>60cm时刈割植株上部1/3嫩梢,干燥至水分含量≤13%时粉碎而得。
苎麻原料的粉碎粒径要求达到0.5~3mm。由于叶片背部有绒毛,比重较轻,粉碎时经常发生堵塞管道的问题,因此在粉碎时需要有调质环节。一般做法为控制混合料水分含量15%~20%,添加油脂1%~2%,加入适量添加抗氧化添加剂,防止油脂酸败。将粉碎、混合、搅匀后的混合料采用制粒机直接压制成颗粒料,环膜孔径一般为8mm。冷却颗粒料,并晾干至水分含量8%~12%时装袋贮存。
这种颗粒饲料能够有效减少肉鹅日粮中粮食原料的比例,平衡日粮结构,提高肉鹅的消化率和饲料能量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日增重、进一步改善屠宰率、缩短育肥周期、减少饲料粮用量的育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