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和苎麻饲喂肉兔示范案例
1.示范案例人物基本介绍
陈才敏,成都市金堂县隆盛镇人,高中文化,40余岁,以前从事过家禽养殖及营销相关工作,2007年开始从事肉兔养殖。
2.养殖历史
2007年陈才敏在金堂县隆盛镇租用土地5亩,新建了肉兔规模化养殖场,建筑面积近1000m2,笼位4000余个,并在当地购买基础母兔1000余只,聘请了6名饲养人员。但由于他和饲养员均未从事过肉兔养殖,养殖技术落后,因此养殖场运行后肉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2008年出现了大批量的死亡,养殖场严重亏损,养殖积极性受挫。但他并不甘心,经多方求助,通过多方渠道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取得联系,并邀请了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指导。专家到现场发现是由于饲料问题导致的死亡,提出了处理措施,减少了后续的死亡。专家建议他减小养殖规模,只饲养300只基础母兔,辞去5名饲养人员,按家庭养殖模式运行,同时提高繁殖兔种兔质量,亲自学习养殖相关技术。专家走后,他马上淘汰了大部分基础母兔,并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所种兔场引进了优良的种兔,并长期与专家保持联系,养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产生了经济效益。但陈才敏的饲料都来自饲料厂家生产的商品饲料,不断更换了多种饲料,饲料品质得不到保障,且价格较贵(由于四川省的各种饲料原料大都来自省外,特别是优质的苜蓿草粉,从每吨2000元左右一直涨到2800元左右,而质量却越来越差),在肉兔市场行情波动的情况下总体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一直坚持到2013年,本打算放弃养殖,但2013年肉兔价格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好行情,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于是又坚持了下来。
3.经济作物副产物养殖肉兔带来的突破
2014年肉兔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养殖场出现亏损。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的专家参加了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中国南方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桑叶和苎麻副产物在肉兔上的应用研究,由于金堂县是四川省主要的桑树产区,于是课题组与陈才敏取得联系,在他的养殖场进行了桑叶鲜喂肉兔的饲养试验(图7-5,图7-6,图7-7)。陈才敏亲自参与了该试验,发现了使用桑叶喂兔不但能降低饲料消耗,同时还能使兔肉更加鲜嫩,于是在试验结束后继续采用桑叶鲜喂的方式,并根据课题组总结出的轻简化技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饲养,使他在2014年较差的行情下也有了较好的效益。之后他带动了当地30余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并成立了一个养兔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建设规模、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饲养方法、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他成为该合作社主要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按专家的建议修建兔舍、兔笼,控制养殖规模,使用经济作物副产物饲喂肉兔,使农户养殖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合作社运行良好,政府主动为其联系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养殖户的兔子办理了保险,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40余人。2015年课题组桑叶试验完成后,他听说还要做苎麻相关的试验,当即提出本地也能种植苎麻,愿意承担该项试验,于是课题组从达州市农科院苎麻研究所引进了一批苎麻种子到他那里进行种植,2016年仍然在他的养殖场进行苎麻试验(图7-8,图7-9)。试验结束后他发现用苎麻养殖肉兔的效果比桑叶还好,于是又专门开辟了一片地种植苎麻,并将该项技术推广给了合作社的会员。2016年,由于新饲喂方法的使用,再加上肉兔价格较好,至11月底,毛利润已突破20万元。同时他带动农户致富,被选为金堂县人大代表。
图7-5 种植的桑树
图7-6 种植的苎麻
图7-7 桑叶喂兔
图7-8 苎麻喂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