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饲料化加工贮藏技术
(一)蚕沙干制加工技术
1.蚕沙的收集与除杂质
蚕四龄后,蚕沙颗粒变大,产量多,适合收集做饲料用。同时,此时的蚕沙中,残桑较多,且多为食剩的桑茎秆,若是采用条桑饲喂,此时还残留有大量的桑枝条,其粗纤维含量高,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另外,蚕沙中还含有病死蚕、石灰、蚕药等成分,在蚕沙收集过程中,可采用过筛、人工挑拣等方式去除蚕沙中的桑枝茎秆、病死蚕、石灰颗粒等杂志。
鲜蚕沙含水量极高且营养价值丰富,极易变质,饲料用的蚕沙需每天收集处理,保证蚕沙颜色、气味正常,未发霉堆沤和板结成块。地面条桑育蚕多是中途不清理蚕沙,成熟上蔟后才清理蚕沙,蚕沙尤其是下层蚕沙多已堆沤变质,不适合再饲用。
2.干燥
蚕沙收集后,应立即干燥,传统的方式多采用晾晒,在晒干蚕沙的同时,还可使蚕沙中的漂白粉、石灰自然分解失效,降低对动物胃肠道的伤害。但此法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阴雨天气,蚕沙堆放半天,即会发热,2d后即明显发霉。若有条件,配备干燥设备,将蚕沙的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可保证蚕沙长期储存。若蚕沙中仍混有石灰,应进一步过筛去除。
3.包装
蚕沙晒干后,即直接包装储运,不适宜打粉后再包装,因为粉状蚕沙更易吸潮变质。注意采用双层聚乙烯塑料袋,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注意防止受潮,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尽早利用。
(二)蚕沙青贮技术
新鲜蚕沙的含水量在60%~65%,其干物质中有15%~17%粗蛋白,2%~4%粗脂肪,15%~20%粗纤维,10%~17%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另外,蚕沙中还含有0.8%~1%的叶绿素,以及果胶、生物碱、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等成分,其物质组成相当于优质的青绿饲料,故蚕沙也可采用青贮的方式进行加工保存。
1.蚕沙的收集与除杂
由于养蚕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偏爱大量使用石灰杀菌干燥,蚕沙中残留的石灰较多,此种蚕沙不适宜青贮,其强碱性不适宜乳酸菌的生长与产生酸性环境,并且随着青贮汁液的流出,堆积密闭条件下,生石灰与水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杀灭发酵乳酸菌,严重影响青贮的品质。适宜青贮的蚕桑应无石灰或含有少量的石灰,收集蚕沙后,应挑除具有明显石灰的部分,必要时应过筛筛除。养蚕过程中,由于季节、天气变化等会使用一定的蚕药,此种用药后的蚕沙不适宜用作动物饲料,在收集蚕沙时,应避免大量用药的蚕沙。
养蚕喂桑有不同的饲喂方式,采用桑叶喂蚕,蚕食后,还有大量的桑叶以及叶脉、叶柄,此部分质地柔软、营养物质丰富,可直接和蚕沙一起青贮后饲喂动物;采用条桑育方式,根据枝条的粗细,粗枝应挑出丢弃,嫩枝可和蚕沙一起青贮,但也应挑出切短后再青贮。青贮的蚕沙多收集胜食期的四龄、五龄蚕沙,应每天除沙与收集,并立即处理。采用连续饲喂至蚕上蔟后才除沙的方式的蚕沙,已堆沤变质,不适合制作青贮料。
蚕沙中残留的病死蚕,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收集蚕沙时,应人工挑除。
2.青贮蚕沙的调制
蚕沙营养价值较丰富,但其纤维含量高,特别将残桑枝茎秆一起青贮的蚕沙,其粗纤维含量可达40%及以上,并且蚕沙和残桑枝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低,要满足乳酸菌的快速生长繁殖,蚕沙青贮与桑叶青贮相似,适宜采用混合青贮和添加剂青贮,并且其乳酸菌、纤维素酶等添加剂的用量较桑叶青贮应进一步提高。
根据各地农副产品资源以及饲喂对象,蚕沙适宜与木薯渣、燕麦、黑麦草、苜蓿、甜菜叶、饲用甜高粱、玉米秸等含糖量高的原料混合青贮,一般可与一种或两种原料混合青贮,达到互补营养成分、提高营养价值、调节水分含量、提高青贮品质的目的。
蚕沙不管单独青贮还是混合青贮,添加一定的添加剂,更能保证青贮饲料的品质,适合于蚕沙青贮的主要是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糖类等发酵促进剂,其添加范围乳酸菌106cuf/g鲜重、纤维素酶5U/kg鲜重、糖蜜1%~3%鲜重、谷类4%~8%鲜重、米糠类4%~8%。
蚕沙由于颗粒细小,在和残桑叶一起青贮或采用混合青贮时,蚕沙易掉落于底部,不易混合均匀,在装填原料时,可采用分层装填的方式利于蚕沙在整个青贮容器中均匀分布。蚕沙青贮饲料的制作与操作流程同青贮桑叶一致。
3.青贮蚕沙的品质评定
蚕沙色泽墨绿、颗粒状,不同于其他青绿饲料,蚕沙青贮后其品质评价与其他青贮料有一定的差异。青贮蚕沙质量好坏的评定,也包括感官评定(现场评定)和化学评定(实验室)两部分。
①感官评定。在生产实践中,感官评定是评价蚕沙质量好坏的简单而快速的方法(表3-12),主要包括色泽、气味、质地。色泽:优质的蚕沙青贮料,青贮后,其颜色仍带有墨绿色,若采用混合青贮,则其他原料仍接近作物原有色泽,若青贮后蚕沙完全发黑或发红,则表明其品质下降。
表3-12 青贮蚕沙的品质评定
②化学分析鉴定。感官评定简单、方便,但是不够精确,为进一步明确青贮质量的好坏,仍需实验室评定,以科学的评价青贮质量的好坏。
对青贮料的发酵情况化学鉴定主要包括pH值、氨态氮及有机酸含量的测定。优良青贮饲料pH值在4.2以下,劣质青贮饲料pH值在5.5~6.0之间;氨态氮: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反映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的程度,与青贮质量好坏呈负相关;有机酸含量:有机酸总量及其构成反映青贮发酵过程的好坏,最重要评价指标有乳酸、乙酸等。
(三) 蚕沙酸化技术
桑叶水分含量高,蚕食桑后排除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含水量在60%左右,且喂蚕的新鲜桑叶水分含量约在70%以上,若再加上南方的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极易造成养蚕环境病原菌滋生,严重影响蚕儿的健康,生产上常使用石灰来干燥养蚕环境,且石灰具有强碱性,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根据蚕农的偏好,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户使用的石灰量不一,若遇到高温潮湿的环境,每天都会使用大量的石灰,从而导致蚕沙中含有大量的石灰。若将蚕沙用于堆肥肥料用,石灰可以帮助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并且含有的大量钙元素,能够增加肥料的含钙量,增加肥力,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使用。而蚕沙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其营养价值优于麦麸、谷糠,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
但蚕沙中含有的大量石灰,是影响蚕沙饲用的最主要关键因素之一,若含有强碱性的石灰不经处理,直接使用,将严重影响动物的胃肠道及消化功能。因此,蚕沙饲用必须解决蚕沙的强碱性问题。
蚕沙酸化技术如下:
1.蚕沙的收集、除杂
蚕四龄后,蚕沙颗粒变大,产量多,适合收集做饲料用。同时,此时的蚕沙中,残桑较多,且多为食剩的桑茎秆,若是采用条桑饲喂,此时还残留有大量的桑枝条,其粗纤维含量高,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另外,蚕沙中还含有病死蚕、石灰、蚕药等成分,在蚕沙收集过程中,可采用过筛、人工挑拣等方式去除蚕沙中的桑枝茎杆、病死蚕、石灰颗粒。
鲜蚕沙含水量极高且营养价值丰富,极易变质,饲料用的蚕沙需每天收集处理,保证蚕沙颜色、气味正常,未发霉堆沤和板结成块。地面条桑育蚕多是中途不清理蚕沙,成熟上蔟后才清理蚕沙,蚕沙尤其是下层蚕沙多已堆沤变质,不适合再饲用。
2.添加酸化剂
酸化剂分为固体型和液体型。添加液体型酸化剂时,根据蚕沙的含碱量计算,直接将酸化剂喷洒于湿蚕沙表面,中和蚕沙表面的石灰,再通过烘干机、自然晾晒等方式将蚕沙烘干或晒干。采用固体型酸化剂时,应先将蚕沙干制,并在干制过程中,通过翻晒、过筛等方式,去掉多余的石灰,并将蚕沙的含水率控制在12%左右,将粉碎后的蚕沙根据其碱性强度,按照比例,添入固体型酸化剂混合均匀。
3.包装
酸化剂处理后的蚕沙晒干后,即应该包装储运,注意采用双层聚乙烯塑料袋,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注意防止受潮,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尽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