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香蕉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的因素
香蕉副产物中可利用量最多的部分是茎和叶,约占整株香蕉生物量的三分之二,每亩产量5~8t。香蕉副产物植株体积高大、水分含量高、糖分含量低、抗营养物质单宁(鞣酸)和粗纤维含量高,这些是影响香蕉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富含单宁(鞣酸)影响饲用
单宁是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香蕉茎叶单宁含量1.0%~3.0%,单宁的苦涩味使得香蕉茎叶的适口性变差,对饲料化利用的影响如下:
1.降低采食量
单宁的苦涩味也使得香蕉茎叶产生涩味、干燥的感觉,影响反刍动物的适口性和采食量,发涩,家畜不喜采食,因为单宁可与唾液蛋白、糖蛋白在口腔中相互作用,使组织产生收敛性,引起一系列不适口反应。据oD~lly和Anthony报导,当牧草或植物干物质中单宁含量超过20mg/g时,动物就拒绝采食。即使勉强吃进去,也由于单宁和肠壁表层细胞发生反应而降低肠壁的渗透性。在家畜自由采食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采食适口性比较好的饲料,当饲喂含单宁较高的饲料时家畜的选食性受到制约,从而降低家畜采食量。
2.影响消化率降低蛋白质吸收
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干扰正常的消化过程,大量的单宁被动物采食后会抑制瘤胃微生物酶活性降低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单宁与饲料中的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蛋白质、多糖、核酸、类固醇、生物碱等)产生络合物难于被动物消化,利用率降低;随采食的单宁量增加使消化率下降影响其他蛋白质吸收,并导致内源蛋白质的分泌量增加,使动物体内蛋白质的保持能力下降。单宁酸干扰了消化系统的养分吸收和平衡,使Ca、Na增加而Mo、Mg、Mn、Fe等减少,影响动物正常生长。
3.单宁对动物的毒性
摄入大量的单宁在经过肠道膜时会引起毒副作用。单宁会减少瘤胃微生物的数量(单宁对微生物的毒害方式经研究有三种:阻止底物与细菌酶结合,破坏菌膜组织,鳌合金属离子),降低微生物利用硫的效率,使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从而影响瘤胃的正常发酵功能;单宁作为果胶酶抑制因子和致癌物能导致肝坏死。贾存灵(2002)等研究发现,单宁引起牛中毒的临界浓度为3%~5%,家禽对单宁的耐受能力为0.2%~2%。低浓度的单宁对反刍动物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其体现在单宁能与瘤胃中的蛋白质结合成单宁-蛋白质复合物而成为过瘤胃蛋白,有助于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单宁含量占牧草干重的2%~4%时有利于反刍动物对牧草养分的利用。对于单胃动物而言,饲料中的单宁会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大量的单宁进入消化道后与消化酶结合使之失去生物活性,阻碍养分的消化吸收,还会与消化道黏膜蛋白结合,形成不溶的物质后排出体外,造成体氮的存留率下降。
(二)水分含量高、植株体积大
青贮饲料有利于发酵、贮存的最佳水分含量是60%~75%,通过青贮方式香蕉副产物可提高饲料化利用率。但香蕉副产物茎叶含水量达85%以上,且不易脱水干燥;植株体积高3~4m高,单株重50~70kg。香蕉种植基本是坡台地或深沟开墒种植,难以实施田间机械化采收,一般人工砍伐后,采用功率30kW以上的大中型青贮铡草机进行破碎。香蕉植株茎叶含水量高、组织柔软,破碎后水分不易排出,难以直接青贮,采用机械脱水后青贮,存在脱水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三)糖分含量低,不易直接青贮
青贮饲料生产加工的成败关键取决于青贮过程中能否快速促进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使青贮环境中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从而有效抑制腐败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青贮保持营养物质不损失的效果。在制作青贮饲料时,要使乳酸菌快速生长和繁殖除适宜的含水量以及厌氧环境最重要的条件是青贮原料应具有一定的糖分含量,使pH值达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为青贮最低需要含糖量,原料中含糖量高于此值为易青贮原料,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禾本科常规作物秸秆;而原料中含糖量低于此值的为不易青贮原料,相差值越大青贮越困难,如豆科、瓜类作物秸秆。香蕉茎叶含糖量为0.55mg/g,青贮最低需糖26.9mg/g,相差26.45mg/g,属于较难青贮原料(表3-5)。
表3-5 香蕉茎叶糖分物质含量与青贮最低需糖量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