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风险危害因子技术

二、除风险危害因子技术

1.木薯渣中氰苷的去除

木薯渣作为饲料来源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鲜木薯渣有毒,大量饲喂未脱毒的鲜木薯渣,会引起动物急性中毒。由于木薯植株中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剧毒物质氢氰酸,所以饲喂新鲜的木薯块根及渣类必须要经过脱毒处理,否则容易引起动物中毒甚至死亡,常见木薯的脱毒方法主有水煮、晒干、烘干、浸水、青贮和堆肥等。采用浸水、晒干、烘干和水煮4种脱毒方法均可降低木薯块根中氢氰酸的含量,而且每种方法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木薯块根中氢氰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脱毒率逐渐升高。4种脱毒方法中,以浸水法脱毒率变化幅度最为明显,浸水2d脱毒率比ld提高16.13%,浸水3d比2d脱毒率提高15.21%。另外4种脱毒方法中,木薯块根经水煮的脱毒效果最好,水煮20min脱毒率可达到75.31%,其次是烘干,烘干8h脱毒率为62%,晒干4天能除去57.83%的氢氰酸,浸水效果最差,浸水3d只能除去43.15%的氢氰酸。因此,4种脱毒方法去除氢氰酸能力大小的顺序是水煮>烘干>晒干>浸水。

另外试验结果显示,木薯块根经浸水、烘干、晒干和水煮处理后,处理时间愈长,脱毒效果愈好,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木薯块根中的营养成分损失也会增多,所以,木薯的处理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根据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木薯干中氰化物(以氢氰酸计)的允许量为≤100mg/kg,试验中除了浸水ld和2d氢氰酸含量大于标准之外,其他处理均低于标准,能达到木薯的饲用标准。但从饲料工业化生产角度来看,晒干法和烘干法较为实用,但由于烘干法脱毒效果优于晒干法,并且所需时间也短,营养物质损失也最少,所以,烘干法是木薯块根最适宜的加工处理方法。

2.消除或钝化单宁的方法

(1)物理方法

主要有水浸泡法、去皮、热处理高温(105℃)干燥处理,冻结干燥处理和使用沸水浸渍等,均可除去80%以上的单宁;热处理能够减弱酚化合物的抑制作用,但高温处理也会导致蛋白质营养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水浸泡、沸水浸渍只能除去水溶性没食子单宁和靴花单宁,无法降解不溶于水的缩合单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化学方法

用NaOH、Ca(OH)2、NH3、NH3·H2O、CaO、K2CO3、草木灰等处理均可降解钝化单宁,只是选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方法处理对单宁的降解效果不同,如在70℃下使用20%NaOH处理6分钟,可完全去除单宁;使用NH3、NH3·H2O、高压氨气蒸汽处理,可使单宁除去48%~72%、91%和83%;使用10%CaO、K2CO3、草木灰等处理也可除去单宁80%左右的单宁。化学法可降低饲料中的单宁,但成本较高。

(3)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等来降低单宁的含量。降解单宁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和细菌两类及其代谢产生单宁酶。真菌类主要有曲霉属丝状真菌、青霉菌、新月菌素、根瘤菌、盘抱菌素和木霉菌;细菌类产气肠杆菌、大肠球菌、纤维单胞菌、葡萄球菌、节杆菌、芽抱杆菌、微球菌、棒状杆菌、假单胞菌等都能一定程度上降解单宁。

(4)青贮法

青贮是去除单宁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贮存过程中单宁会聚合成为惰性聚合物使其失活。青贮对降低香蕉茎叶的单宁含量有一定的效果,李梦楚等(2014)向香蕉茎秆中添加3g/kg的甲酸后青贮组比不添加甲酸青贮组单宁含量显著降低了58.33%。陈静等(2005)研究表明,加入1%的EB菌液和糖蜜青贮香蕉茎叶有降低单宁含量的作用。梁方方等(2004)向香蕉茎叶中添加2%的糖蜜后青贮60d结果单宁含量与香蕉茎叶单独青贮组比显著降低了0.37mg/g。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香蕉茎叶青贮饲料加工技术处理后的香蕉茎叶其粗纤维和单宁含量分别降低了21.22%和19.9%,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8.33%,并将青贮时间从60d缩短至30d。因此接种EM菌和泡盛曲霉FCYN206两种菌进行青贮发酵,不仅可提高青贮香蕉茎叶中乳酸菌含量和感官风味,还可有效降解香蕉茎叶中的单宁,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青贮发酵综合效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泡盛曲霉FCYN206对EM菌青贮香蕉茎叶中的单宁有明显降解作用,可提高青贮香蕉茎叶饲料的感官品质和风味。大量研究表明,香蕉茎叶用于饲养动物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