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公司的创新机制
研究电力行业的历史学者约翰·哈蒙德在《精英和伏特:通用电气公司的故事》中用翔实的历史资料,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展现了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初,电力制造业从弧光灯、白炽灯到电力交通设备、工业用电力设备等电力技术产品的发明、商业化普及,以及西屋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主要电力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历程。他详细介绍了托马斯·爱迪生、伊莱休·汤姆森、乔治·威斯汀豪斯、范·达珀利、查尔斯·布鲁士、弗兰克·斯普拉格等发明家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讲述了他们筚路蓝缕与充满激情的奋斗历程。从电力制造企业运营与发展的角度,约翰·哈蒙德讲述了建立在电力技术和各类电力产品之上的布鲁士电力公司、斯普拉格公司、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爱迪生公司系统和西屋电气公司的创业历程,以及它们在行业竞争中的得失成败。
约翰·哈蒙德的历史研究成果,不仅展现了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产品的不断改进及新产品的持续涌现,而且凸显出在电力制造企业发展中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出高效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充裕的资金支持在电力制造企业生存与长期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4]
研究电力行业发展史的历史学者哈罗德·帕瑟,从行业、微观企业、企业家与发明家个人的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分析了1875年到1900年美国电力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他把创新和企业家的概念引入研究中,并强调企业家精神、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成功的市场开拓战略等因素对电力制造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性。
同时,哈罗德·帕瑟也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企业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电力制造工业(1875—1900)——对于竞争、企业家精神、技术变迁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这本研究著作中,他将持续创新成功并保持长期发展的电力制造企业所具有的特征综合起来,并通过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时间段,对电力制造业中经营相同业务的电力制造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各主要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凸显出企业资源力量的整合与协调在行业竞争成败中的重要性。哈罗德·帕瑟的研究所跨越的时段一直延续到电力制造行业竞争重组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三家并举的寡头竞争格局,他还分析了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和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合并成通用电气公司后的早期发展,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更完善地探讨了通用电气公司这家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综合特征。[15]
吉尔·琼斯在《光电帝国》、约翰·瓦斯科在《电力商人——塞缪尔·英萨尔、托马斯·爱迪生和现代大都市的建立》等历史研究著作中,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对托马斯·爱迪生、乔治·威斯汀豪斯、伊莱休·汤姆森、查尔斯·科芬等电力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创业与经营历程的分析,以及对建立在相关电力产品业务基础上的爱迪生公司系统等电力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展现出托马斯·爱迪生、乔治·威斯汀豪斯等人的发明才干与成就及企业家创业精神与作为。他们还在各创业者个人及爱迪生公司系统、西屋电气公司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运营管理的比较中,凸显出各家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与罅隙。例如,针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爱迪生公司系统的管理高层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战略高层内的矛盾,以及除爱迪生及少数高层管理者外,多数高层管理者创新进取精神的缺失,都严重妨碍了爱迪生公司系统的早期发展。此外,在成功实现白炽灯照明系统的初期商业化普及后,托马斯·爱迪生就开始退出电力制造事业,甚至由于交流电传输系统对自己一手创建的直流电白炽灯系统造成威胁,他非常抵制交流电的应用。使爱迪生公司系统不仅失去了继续发展所依赖的技术基础,也使战略高层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大为削弱。
以上所述都是一家企业无法成为可以保持长期发展态势的创新型企业的重大缺陷与错误抉择。此外,在对几家主要电力制造企业进行运营比较分析,以及对乔治·威斯汀豪斯创业历程的介绍中,两位学者的研究都强调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和企业外部投资财团的良好合作关系、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的不断创新等,对电力制造企业这种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果资金来源不畅,企业很可能在创新初期阶段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因为业务拓展和技术的继续开发完善急需资金支持而在随后阶段破产或所有权与经营权被迫易手。[16]
研究电力制造企业的历史学者伯纳德·卡尔森在自己的研究著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伊莱休·汤姆森和通用电气的崛起》和相关论文中,着重论述了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在富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领导下,建立起技术开发、生产、销售等主要职能力量的创业与经营历程。他强调了这些力量如何协调合作,以形成高效的创新组合,从而推进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伯纳德·卡尔森的研究较全面地凸显出公司战略高层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技术开发、资金来源、市场力量和组织结构,以及这些因素的有效协调与整合,对企业实现长期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中也显现出科技人才、企业与外部财团的友好合作关系等,同样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要素。[17]
以通用电气公司和贝尔电话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身)为研究对象,历史学家伦纳德·赖克对美国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研究著作和论文中,展现了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电力制造行业中的创新型大企业通用电气公司,在其企业创新机制中开拓性地创建和发展的新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企业内部有组织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和成功运作。工业研究实验室的研发力量由精英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和技术人才组成,科学家接受过高等科学教育,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公司科技创新和业务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工业研究实验室是美国电力、化学等行业中的高技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随着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所经营电力产品和服务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及企业创新发展对相关领域科技进步的依赖加深,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创新。这种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使电力、化学等高科技行业的创新型企业增强了未来创新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科研实力。伦纳德·赖克在研究著作和论文中用翔实的历史资料,介绍了通用电气公司在原有高效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专事创新活动的研究实验室。企业内部有组织的科研力量的构建和成功运作,使通用电气公司这家创新型企业具有了更加完善的创新机制。[18]
前面介绍过威廉姆·拉佐尼克等学者对市场力量这一企业实现成功创新所需的必要条件的关注。企业确立并保持主导型的市场地位,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才能稀释创新投资成本,最大限度地获取创新收益,发掘创新投资回报潜力。除伯纳德·卡尔森等历史学者对查尔斯·科芬为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构筑强大市场力量的介绍与分析外,对通用电气公司巩固与发展市场力量较具代表性的史实研究,还有历史学者戴维·劳斯对通用电气公司和公司第二代领导者杰拉德·斯沃普的研究成果。在《通用电气的斯沃普——美国企业中杰拉德·斯沃普和通用电气的故事》中,戴维·劳斯强调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总裁杰拉德·斯沃普为促进公司业务的长期平衡稳定发展,全力开拓消费类电气产品业务,制定和实施在通用电气公司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良性循环”多元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壮大公司的市场力量、保障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作用。
戴约·劳斯在研究中还突出了杰拉德·斯沃普对公司与社区、劳工组织、政府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开拓性构建,保持和增进这些良好的外部关系同样是创新型企业长期取得成功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电气公司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合作企业之一。其间,接替杰拉德·斯沃普的新任公司总裁查尔斯·威尔逊调职在“二战”期间和“二战”后参与政府重要工作事务,杰拉德·斯沃普时期创建的公司与公众、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其后公司与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包括军部的多种研发合作项目,以及公司国防业务板块的发展,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深远影响,为公司创造了良好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综合之前介绍的历史学者、创新经济学者、管理学者、创新型企业理论研究学者的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历史学者对电力制造行业和通用电气公司发展历史的实证研究,再以之前各领域学者对创新型企业特征的研究为依据,可以初步归纳和假设,经过早期的成功发展历程,到20世纪初公司内部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创立及其成功动作,通用电气公司已经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创新机制。到本书分析的20世纪50年代,公司总裁拉尔夫·科迪纳在领导公司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改革时期,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创新机制一直在不断成长和完善,同时推进着公司的长期创新发展(图1-2)。
图1-2展现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新机制确立时期到本书研究历史时间段的终止时期)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创新机制。其主要内容为,在具有创新传统和企业家精神的公司战略高层[19]的领导、控制与协调下,公司的科技研发、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资金来源、市场力量、外部关系等要素的创建与动态发展,关键要素之间协同合作、互动发展,从而推进通用电气公司不断成功创新和长期发展的企业创新机制。创新机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动态过程,正是这一协作和互动发展过程的有效运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图1-2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示意图(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初)
*代表“具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和中央控制”,大的椭圆同时代表通用电气公司整体。
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创新机制是一个各部分协调合作、互动发展、经脉通络的系统性机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机制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创新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例如,如果没有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战略高层,就会像爱迪生公司在发展早期那样,缺乏具有进取精神的公司高层管理者,而且,针对公司的战略发展,高层管理者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分歧与掣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另外,以电力技术发明与创新起家的电力制造企业,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工程技术和发明开发力量,并且随着行业技术发展,及时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力量的话,公司将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又如,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跟进创新过程,或者缺少外部融资渠道的信任与协作,资本密集型的电力制造企业很可能会因为初期的成功,反而破产或被收购易主。再如,拥有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并不能确保企业取得成功;但如果缺少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杂乱无章、运行低效,则必然会加大企业失败的风险。
同时,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各要素之间又在互动支持、相互促进,当公司组织结构出现问题时,富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就会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或改革组织结构。当公司业务受到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威胁时,富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又会及时建立起公司自己的科研力量,有组织地加强公司的科技研发实力,以迎接挑战并取得进一步发展。当公司业务组合发展不平衡,导致市场力量薄弱,较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时,富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就会以公司科技研发力量为基础,开拓新业务,平衡公司的业务组合,增强企业市场力量。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的各组成要素自身也在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持续创新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在20世纪初,公司在发明和开发力量方面,注入了高科技含量,成立拥有自己强大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的科技研发力量;在资金来源方面,公司不断推出各种新式融资方案,最大限度地开发新式广泛的融资渠道;公司创新开发各项员工福利政策,增强公司人力资源贡献潜力的开发;等等。创新机制各组成要素的创新发展,自然系统性带动了其他部分和整个创新机制的发展。例如,科技研发力量的发展推进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市场力量的增强,而为了有效发掘科技成果和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巩固与扩大市场力量,公司会及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等。
总之,通用电气公司的企业创新机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创新机制各要素互动发展、协调合作,推进公司长期创新成长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在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持续发展历程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这一系统性创新机制的存在与运行状态,验证其在企业长期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和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