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惠特尼的激励式领导与工业研究实验室自由开放式研发环境的形成
在通用电气公司整个创新过程中,工业研究实验室发挥着关键而积极主动的作用。这里是优秀科学思想的汇聚地,是灵感涌现的泉源,是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孵化器,是公司新业务和多元化发展的大功率发电机。这样一个灵感生发和创新思想泉涌之地,弥漫着其独有的精神氛围。科研专家饱含激情地为公司创新发展贡献着科技才干,而富有领导者才华的威利斯·惠特尼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主导作用。
以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战略发展为指引,以应用型研究为导向,威利斯·惠特尼努力在工业研究实验室塑造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研发工作氛围。他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管理是以引导和激励为主,而不是命令,用激励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人员的潜能。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化学家阿瑟·利特尔这样说:“威利斯·惠特尼可以和一个人只聊三分钟就为他注入饱满的工作热情,而且这三分钟注入的激情至少会持续三个月。”[49]威利斯·惠特尼提倡和鼓励研究人员在自由开发式的研究工作氛围内进行沟通与合作。他深信,这种不同科研专家和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自由交流,可以产生“灵感突现”和“交叉繁殖”新构想、新概念的效应,获取意想不到的成果。为了塑造和建设这种自由开发的工作环境氛围,威利斯·惠特尼办公室的门一直是敞开的,而且在门楣上贴着醒目的标语,“‘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请随时到访”。[50]这一标语充分证明了威利斯·惠特尼对工业研究实验室自由开放研发环境的重视。在这种研发环境中,威利斯·惠特尼以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为着眼点,从大方向上引导研究人员以应用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经常向研究人员提出各种建议,随时关注各位科研专家研究进程中可能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工业研究实验室成立之初,公司设立工业研究实验室顾问委员会,除起到工业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作用外,顾问委员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和控制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工作。威利斯·惠特尼只相当于履行着一名“金属灯丝白炽灯研发项目组组长”的工作职责。顾问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具体研发工作、研发进度、研发方向和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工作范围进行严格的规制。这一时期,实际上是该委员会在管理着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各项事务,而且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就是查尔斯·斯坦梅茨等人认为实验室新型白炽灯研发任务的进度“过慢”,而且不满于威利斯·惠特尼让实验室承接公司工程和生产等部门的技术服务工作,违反了查尔斯·斯坦梅茨、伊莱休·汤姆森等人要求工业研究实验室和公司其他部门,尤其是日常工程与技术事务、生产作业等活动“完全隔离”的初衷。实际上,顾问委员会给工业研究实验室和威利斯·惠特尼的研发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威利斯·惠特尼在这期间很难施展他对科研和创新活动的管理与领导才能。
到1905年,威利斯·惠特尼研制出在碳灯丝外部裹镀一层金属覆体的镀金属碳灯丝,使碳丝白炽灯在相同使用寿命情况下,比之前产品类型的照明效率提升了25%。[51]1908年,被威利斯·惠特尼招揽进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威廉姆·柯立芝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可拉伸钨灯丝的制造方法。威廉姆·柯立芝的成功,使通用电气公司可以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地生产钨丝白炽灯,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和高品质,迅速推进这种从根本上创新改进的新型白炽灯的商业化普及。威廉姆·柯立芝成功创新研发钨丝灯,以及紧随其后欧文·朗缪尔对充气灯的创新研发,标志着在威利斯·惠特尼的领导下,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顺利实现了其创立之初所肩负的使命。钨丝灯和充气灯的成功研发不仅为通用电气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确立了工业研究实验室在公司中的地位。工业研究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集体努力和威利斯·惠特尼的领导方式获得了公司高层的认可,一直对工业研究实验室研发活动施加影响的顾问委员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并最终解散。威利斯·惠特尼之后设立研发管理工程师职位,协助他处理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而他将精力主要集中于领导和激励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活动,履行一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研工作领导者的职责。
威利斯·惠特尼努力营造自由开放合作的研发制度氛围,促进形成高效、灵活的沟通协调机制,激励科研人员发挥各自才干,发掘他们的潜能。在工业研究实验室刚刚组建和运作初期,威利斯·惠特尼担任着研究工作、管理工作、领导工作等多重职责,繁重的工作和缓慢的研发进度让他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他开始更充分地发挥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研发集体的领导者,注重打造一个积极进取、充满斗志的组织集体。1933年,埃德温·赖斯这样评价威利斯·惠特尼:“如果让威利斯·惠特尼一心一意地从事研发创新工作,毫无疑问,他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多产的发明家之一。但是,他另有重任,那就是组建和领导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他牺牲了自己的科研时间,却激发了更多人的创造力。”[5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威利斯·惠特尼更多地授权威廉姆·柯立芝、欧文·朗缪尔、扫罗·杜世曼、艾尔伯特·赫尔等最优秀的科学家协助自己的工作。他通过这些骨干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科研工作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以应用为导向、自由开放式的研发制度氛围。威利斯·惠特尼鼓励科研人员彼此间对各自的研发工作进行建议性的监督和引导,不断寻求和发现研发过程中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在研究工作出现瓶颈时彼此协助并相互鼓励,果断终止难以产生有价值成果的“非必要执着”性的研究努力。例如,当欧文·朗缪尔发现艾尔伯特·赫尔所进行的X射线晶体分析的研究不会有实际应用性的成果时,他立即向艾尔伯特·赫尔提出忠告,两人商议讨论后,艾尔伯特·赫尔遂终止该研究而转入其他项目的研发活动。[53]实验室科研人员肯尼斯·金顿回忆,有一次,欧文·朗缪尔翻阅了肯尼斯·金顿的研发数据和阶段性报告,和他讨论之后,两人回到住处分别思考并记录下有关肯尼斯·金顿研发项目可能的商业应用方案,肯尼斯·金顿想出了两三种可能性的商业应用,而欧文·朗缪尔则足足写下25页到30页的多种应用方案分析记录。[54]
在威利斯·惠特尼、威廉姆·柯立芝、欧文·朗缪尔、艾尔伯特·赫尔等工业研究实验室领导者和主要科研人员,以及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研究实验室塑造出一种以公司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为重、以应用为导向、自由开放又密切交流合作的研发制度环境,并使这种良好的制度氛围顺应时势不断发展。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并没有如查尔斯·斯坦梅茨和伊莱休·汤姆森最初设想的那样,完全与公司工程与生产等运营部门相隔离,而是利用最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为工程与生产等运营部门提供科技支持。但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工作重点仍然是通过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增强公司的科技力量、科研实力和科学知识储备,从公司的长期发展考量,为公司推出最新的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通用电气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