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研究实验室建立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亨利·明茨伯格在《卓有成效的组织》中论述,在已有技术体系和产品业务基础上建立的机械式官僚结构(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和彼得·德鲁克称之为“中央集权式职能制组织结构”或“职能制组织结构”),其长处在于提升效率,而不是创新。这种结构以管理者能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找出更好的控制方法和标准为目的,并不是让职能部门管理者勇于冒险、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鼓励创新。而且,变革会把标准的操作程序搞得一团糟,要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必须重新设计整个操作链。改变总体战略中的一个要素,这种结构就会瓦解。[1]而通用电气公司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就是要在这种已有产品业务基础上建立起的效率型组织结构上[2],在公司战略高层的指导和规制下,建立一个既可以服务于现有组织体系,又超越现有组织体系,作为一个专事推动企业向全新领域创新发展,起到助推器作用的研发与创新机构。
彼得·德鲁克在《成果管理》《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中,都曾提到过这样一种观念,职能制组织结构对现有产品持续经营的战略假设是,现有的产品线和服务、现有的市场和分销渠道、现有的技术和生产流程都将会持续下去。对于现有产品经营的战略目标是优化现有的事物。而对于创新战略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假设是,所有现存的事物都处在日益成熟和变老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创新战略的假设是,所有现在的产品线和服务、现有的市场和营销方式、现有的技术和生产流程等,迟早而且常常是很快会被淘汰,而不是越来越有价值。因此,对于现有产品的持续经营而言,战略的基本要素是“更好些,更多些”,相对而言,创新性战略的基本要素则是“新的,不同的”。[3]通用电气公司在1900年成立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就作为这样一个履行创新性战略的关键企业组织机构,推动通用电气公司保持强劲的长期成长态势和多元化创新发展,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科技领先地位,并且和公司诸如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战略高层、富有进取精神的市场营销力量等其他企业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协调配合,共同保持公司强劲的竞争实力和创新动力。
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的工业研究实验室不同于公司之前成立的工程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标准实验室、材料质量检测实验室等隶属于工程与生产、采购等部门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仅履行对已有产品和技术、生产方法和生产设备进行开发和完善,提升运行效率,或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等职责。通用电气公司的工业研究实验室也不同于诸如爱迪生的门罗公园实验室或一些科学家建立的以发明和转售专利为主的发明机构,不同于大学里专事各项自然科学现象和原理研究与探索的科研机构。在20世纪开端,通用电气公司成立的美国第一个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工业研究实验室,有机地嵌入公司运营与管理体制中,在公司富有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层引导下,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以提高公司科技实力、提升公司产品和技术竞争力、保障公司长期创新发展为己任,与公司相关职能机构紧密协调合作,持续创新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开拓公司的新业务领域,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强劲的科技竞争力。
通用电气公司工业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而不是短期或效率方面的技术需求。它拥有自己独立的部门机构和研发设施设备,与日常的生产作业相对分离,不像工程实验室那样隶属于生产或采购等部门。但工业研究实验室在创新研发过程中,密切与公司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和专家协调合作,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主动积极的重要作用。工业研究实验室招募和组织具有高等自然科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研发经验的科学家,辅之以拥有高水平技能和开发能力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研发活动。工业研究实验室具有很强的基础科学研究倾向,重于科学探索,它在增进最新科学知识的积累、驱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长期发展、保持和增强企业科技与市场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