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公司系统的发展与爱迪生的企业家精神

第二节 爱迪生公司系统的发展与爱迪生的企业家精神

19世纪70年代末,白炽灯照明系统的开发和商业化推广将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引入了电力制造行业[9],并使他从一位专业发明家转变为创立和运营一家电力制造企业的发明家兼企业家。他开创和发展了爱迪生电力公司系统,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另一家主要前身企业,也是19世纪末期,美国电力制造行业包括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在内的三家主导型电力制造企业之一,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才干和企业家创业精神与作为功不可没。

白炽灯照明原理的最早发现者同样是英国科学家汉弗莱·戴维,他在1802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将各种灯丝材料通过电池释放出的电流加热至白炽状态而发光。他发现碳棒和铂金属丝最适合于做这种材料,但由于电池生成的电流能源过于昂贵,加之当时没有一种对制造白炽灯泡极为关键的生成和保持真空状态的有效技术,汉弗莱·戴维没能成功研制出一种实用白炽灯照明系统。

在汉弗莱·戴维发现白炽灯照明原理并进行了初步试验之后的几十年内,尽管很多发明家做过各种努力,但仍未能制造出一套实用并可以商业化推广的白炽灯照明系统。1858年,德国发明家海因里希·盖斯勒发明水银真空泵,解决了制造和保持真空状态的技术问题。19世纪70年代,格莱莫实用发电机的成功开发,使获取大规模商业化普及白炽灯照明系统所需的相对廉价的电能成为可能。这时,开发制造一套低成本的实用白炽灯照明系统的时机就相对成熟了。要降低白炽灯的照明成本,还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发电机,发电机的内部电阻要远低于格莱莫发电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一种高电阻的灯丝,高电阻灯丝可以减少电流的损耗,即减少连接发电机和电灯的昂贵铜导线的使用量。铜是电力传输的主要成本来源,铜导线使用量减少,输电成本降低,就可以大幅降低整个发电、输电和照明系统的运作成本。因此,可以取得商业化成功的白炽灯照明系统需要高效的发电机、低成本的导线组、高电阻丝的白炽灯等重要系统组成部件,而且照明系统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至少不应高于当时已经开始普遍应用的天然气灯照明系统。[10]这种市场需求与技术的综合,正等待兼具发明家与企业家才能的托马斯·爱迪生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