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常说的“心痹”是什么玩意
心痹,在中医理论中,是指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久之损伤心气脉络,心脉运行失畅。心痹的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气短、心脏有严重杂音、两颧红紫。相当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心脏病,也就是在风湿热后遗留下来的心脏病,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
心痹的病因主要是素体虚弱、邪气侵袭心脉。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型。
1.阴寒凝滞
寒邪凝滞,如果寒邪侵袭心脉,就会出现疼痛、痛彻胸背、心胸冷痛、喜暖恶寒、遇寒痛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舌质比正常人要苍白一些。
这种情况导致的心痹,应该用热攻寒,应用辛温通阳之法,开痹散寒,可以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或是用冠心苏合丸。瓜蒌薤白白酒汤是一个理气的方剂,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冠心苏合丸可理气宽胸止痛。
2.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血瘀造成的疼痛主要是刺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在夜间疼痛会加重,有些患者还会有心悸的症状。因为瘀血的原因,舌质是暗紫色。
如果有瘀血,治疗当然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重点。通畅了,就不痛了。临床上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复方丹参片、心宁片等也可以选择。血府逐瘀汤是理血的方剂,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复方丹参片同样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3.痰浊阻遏
痰浊阻遏气机,胸部闷痛犹如窒息,伴随着疼痛,痛感还会向肩背部放射。因为痰邪重浊,所以肢体会有困重之感。痰浊者大多形体肥胖,还会有咳嗽痰多的症状,大多数都会有舌苔滑腻的情况。
攻痰浊之邪的重点是豁痰开窍。一般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此方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主治痰盛瘀阻之胸痹证。
4.心肾阴虚
心肾阴虚的表现主要是胸部闷痛,心悸、盗汗,因为肾开窍于耳,所以也会有头晕耳鸣的症状,舌质红或紫。
阴虚就要滋阴,所以此病的治疗重点是滋补心肾之阴,活血通络。一般用左归丸或天王补心丸。左归丸是补阴之方,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天王补心丹是安神之方,具有补心安神、滋阴清热的功效。
5.气阴两虚
典型症状是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口干舌燥,盗汗便秘等。
气阴两虚的治疗原则就是益气养阴。一般可用生脉饮或是五味子糖浆等治疗。生脉饮是一个简单的方子,由三味药组成,分别是人参、麦冬、五味子,可益气养阴,敛汗生脉。主治气阴两伤之证。
6.阳气虚衰
阳衰所以阴盛,故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心痛心悸、汗出气促、唇甲淡白或青紫等现象。舌质没有血色或呈暗紫。
阳衰的治疗原则就是温阳通脉,一般用参附汤或右归饮。参附汤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证,阳气衰弱到极点时可用此方救治。右归饮温补肾阳,心痹为何温补肾阳?因为心阳本于肾阳,肾阳虚衰,水气凌心,心阳亦会受损,故需温补肾阳。
心痹并非可怕的疾病,只要积极治疗,都是会康复的,不要对疾病抱有畏惧的心理,一生中谁还不生个病呢?病有大有小,只要我们的心理强大就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