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确定与叙写容易出现的问题

二、目标的确定与叙写容易出现的问题

1.行为动词不准确,缺乏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传统教学目标叙写的主要问题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初一:第六章《单项式乘单项式》

“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的过程,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我们课标中共有七个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不同行为动词所要求的层次是不同的,我们老师通过阅读课标能够明确不同的行为动词所要求的程度是什么,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做到,所以要求我们教师要分解这些行为动词,替换成学生能懂的语言。

改成“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的过程,能利用图形面积推导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能说出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的依据”。

2.目标的确定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忽略了方法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案例一:初一第六章《同底数幂的除法》

①能说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并会用符号表示。

②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案例二:初四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②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

对于三维目标,应注意两点:

一是三维不可缺失。我们的课堂应该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知识与能力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是否乐学。不论是哪一节课,我们都不是为了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一节节课的逐渐培养和不断积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只会是越学越呆板,越学越乏味,我们的教学也会越教越吃力。

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除了让学生能准确地叙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失的目标,那就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在研究一个几何图形的时候我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不外乎组成这一图形的元素:点、线段、角等基本的几何元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其对边、对角、角平分线三个方面研究,研究中主要的方法是测量或是推理,如果在本节课中通过我们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了这些思路和方法,那么在后面继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更主动,更有效地完成。

二是三维目标不可割裂。上学期的学科会中我们就探讨了这一点,教学设计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从三维的角度考虑。学生在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所以我们不提倡将三维分开写。

3.目标确定过大、过宽

初一第六章《单项式乘单项式》

体验探求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一目标过于宽泛,太大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出现得更多。学生看后能知道他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吗?

改写: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注意运算顺序,规范书写步骤,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这样改写目标更准确,更科学。上述种种问题,有些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的,有的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和研究,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强目标意识,不断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