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评价体系,助推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离不开评价,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先于教学延展于教学而且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导向,促生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构建“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呢?我做了如下探索:
1.课前评价——关注评价的预见性,初步促生素养
课堂评价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是先于教学行为的,其预见性要强。
深入分析教材,确定素养的生长方向。分析每章教材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每课时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梳理出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提升素养。例如,《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中心对称”和下一节“中心对称图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与图形的变化(平移、旋转)中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际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心对称的应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完善初中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并为后续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做铺垫。
细致分析学情,明确核心素养的生长点。学情分析除了要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外,还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及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进而确定最为贴切的教法和学法,为教学的展开,目标的实现,素养的生长引航。例如,《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升入初中后,在七年级又学习了轴对称,在八年级学习中心对称之前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图形变化方法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设定评价方式,为素养生长保驾护航。目标、教法都确定好后,还应关注知识、能力、经验、态度等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另外,还应该有具体的评价方式来衡量每条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或者说学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例如,《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中的【评价设计】:通过即时检测完成目标:能准确叙述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初步应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通过性质探究及小组展示完成目标:经历中心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类比、特殊—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美,迸发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激情。
2.课中评价——注重评价科学性,巧妙提升素养
课堂是评价的主阵地,也是素养的生长地。课堂中的评价是全方位的,良好的评价是提升素养的必要条件。课题组认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自评——自我梳理,初识素养。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若想让自我评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统一性,我们应该给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实施星级评价。具体地说,将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按层次设定标准,确定获得★的颗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跟踪自我评价。这种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以此刺激素养深度发展。
互评——互通有无,共育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下流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生生互动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评价能够有效实施,及时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能过小组间的互评,生生互评,群策群力,实现素养的共生。
师评——适时恰当,提升素养。学生是活的,课堂是变的,越是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越难操作,但如果能够科学巧妙处理好,课堂就会增彩,学生的素养也会无痕而升。师评要注意两点:
一是适度评价。对于学生的表现,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说“好”或者说“回答不错”“你真棒”这样类似的词语,模糊而没有指向性,学生即使得到了这样类似的夸奖也是毫无反应地坐下,看不出任何欣喜或者受到鼓励。这样过多过碎的、无指向无针对性的评价,非但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失去了它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延后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让学生知道对与错,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教师在做评价的时候,应该在充分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延后评价。所谓延后评价,就是指在学生做完一道题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先不要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对与错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或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新的见解和主张,这样让每个孩子都有思考和琢磨的充分时间,在后续学习中会恍然大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这种表面上的不评价,实际上给学生留出了自我反思的空间和时间,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明确,效果更明显,对素养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3.课后评价——注重评价延展效应,持续发展素养
评价的有效性不但表现在课堂上,更要延展到课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诊断评价,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课题组成员不断探索,创新评价平台,力求获得真实的反馈。
QQ、钉钉家校本,及时评价。数学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课堂小测和作业来反馈的,课堂上学生完成解答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讲解。而课后作业拍照私聊给老师,感觉不能集中批改,效果不理想。经过研究发现QQ群作业和钉钉平台的家校本有类似的功能,于是让学生把课后作业提交到QQ群作业或者钉钉家校本中,老师集中批改,为科学有效的诊断评价提供依据,便于后续调整教学。平台中的语音评价和文字评价功能,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C30移动授课助手,精准评价。QQ群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具体的每道题详细的数据分析,对教学评价作业打了折扣。为了解决不足,我们使用C30平台。其限时提交作业功能,有效避免了部分同学查答案的问题,同时也帮助部分同学改掉拖拉的习惯。C30平台方便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选择题只要提前设置好答案,学生一旦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批阅反馈学生,大大节省了老师的批阅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批改反馈情况,及时订正,查漏补缺。C30平台的各项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习效果最大化,让评价效果最优化,让素养极力伸展。
课堂是一门艺术,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才能让这朵艺术之花绽放得长久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