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实施建议与策略

四、教学评价实施建议与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要注意以下三点:

1.强化目标意识

目标决定评价,无论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判断评价设计是否科学准确,就是看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与学情是否一致。具体来说,就是要看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维度的联系、思想方法维度的联系、过程与反思维度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否一致。因此,在确立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工具、安排评价作业等各方面时,都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来进行,确保评价设计与目标、学情相匹配。

2.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要立足于教学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检测等手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即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学习,更在于促进学习,在于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重视过程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实施教学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使评、学、教融为一体。教学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现有状态,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课堂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督促,确保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一致性,教师要不断思考怎样使用课堂评价中获得的信息才能最大化地改善学生学习,如何合理解释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的表现,以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确保教学目标、评价和教学过程的一致性。

注重从评价信息追溯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要建立评价结果与目标、教学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具体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当问题解决策略,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现在学得怎么样,接下来应该何做,这种及时准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最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注重对评价效果的反思,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任何时候,反思都是一种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的手段,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学评价有效性既取决于教学评价设计水平,也取决于对评价效果的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始终注意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随时对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进行反思及必要的修改。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功能,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总之,教师要善于通过收集信息对教与学进行反馈,迅速判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以改进为目的和指向的。这种评价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也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并有效运用评价信息来改善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