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了“以主题为核心进行专题式编排”(从导读、选文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这种规律)、“充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人文内涵的熏陶中,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感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积极拓展综合学习的空间”“选文突出儿童性、时代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