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告诉我们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它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作文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规范口语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一)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一个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的过程。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是作文训练。前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后一种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从识字、写字、阅读以及练习中所获得的语文知识、技能在说话训练、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就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并把这种知识、技能转化为习作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整个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既要从语言文章方面来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润饰成文的能力,又要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习惯,逐步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比较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及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去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写作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地得到发展的过程。
(三)作文教学还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要立足于人本主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作文教学的人本精神体现在作文与做人的结合上。在习作中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习作过程中,学生必须面对生活,认识生活,描述生活,逐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学生还要慢慢地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了解如何待人接物,陶冶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知道如何爱家乡,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并学习怎样用语言表达它们。习作训练中的这种“陶冶”作用是无形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过程是提炼思想、陶冶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审美修养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