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想象作文

五、想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写想象中的事物”,中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实施建议”中又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新课标特别强调想象作文,它与纪实作文、看图作文相对应,已成为作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训练形式。

所谓想象作文,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通过阅读、观赏影视等获得的知识,驰骋想象,虚构情节,进行作文。想象作文分假设性和虚构性两种。假设性想象作文,是让未来的事实提前实现,或让目前并不存在的东西出现,其常见的作文题有“未来的……”“20年后的……”“假如我是……”等。从这些题目看,这些想象都是建立于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之上的。虚构性想象作文,即童话作文、神话作文和科幻作文。它与假设性想象作文截然不同,虽然它也同现实有一些联系,并受这种联系的制约,但这种联系不紧密,强调的更多的是主观方面的想象。想象作文为孩子们开拓了广阔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天地,也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一)教学流程

图6-5

(二)教学建议

1.合理想象

想象的起点是生活,想象来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感知、认识、理解就谈不上想象。因此,作文前要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想象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它必须经得起事实这把铁尺子的衡量,无论想象多么独特离奇,都必须合情合理,即使是童话创作、科幻作文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事实依据,而不能随心所欲,胡思乱想。如一篇题目为“20年后的我”的作文这样写道:“我在2021年教师节去看望小学的金老师时,发现金老师已于2012年7月13日移民于月球。”明摆着,这是不可能的事!

2.启发引导

要写好想象作文,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难度较大,因此在写作时,教师要适当启发引导。启发什么呢?第一,启发引导学生抒发个人愿望。想象来自愿望,把自己暂时无法实现的愿望在头脑中变成现实,就是一篇很好的想象作文。你的愿望是到月亮上去,那就坐飞船上去逛一逛;你的愿望是希望有许多玩具,那就假设去一个玩具王国遨游一番……第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未来的社会,未来的生活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社会、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如未来的衣服、未来的房子、未来的手机、未来的水果等等。第三,从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去引导,如想象3006年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等。在启发引导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因为每个学生感知的生活不同,脑中表象各异,最终要凭个人生活经验的积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显露个人的创造力。

3.训练方式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很多:

(1)结合课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写得含蓄、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凭借文章中的情节进行延伸想象练笔,紧扣内涵丰富的句子进行想象练笔,凭借课文相应内容通过角色替代进行想象练笔,凭借文章中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笔,依照典型段、篇的写法通过想象把略写的部分写具体,紧扣教材相关内容设计拓展性想象练笔等。

(2)单独训练。

①添词想象:有意识地给出若干词语,让学生自由联想与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②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或师生共同或单独作画,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一个有情节有内容的故事。

③听音想象:让学生听种种声响(掌声、笑声、风雨声、呼喊声、惊叫声、歌声……),边听边想象场面,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④观物想象:选取有特征的物象,让学生观察想象其历史、现在、未来,或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甚至赋予其生命,任思绪自由驰骋。

⑤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换位进行想象。

⑥情境想象:教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场面,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⑦憧憬想象:包括展望美好未来的想象,如《未来水果》;包括问题完满解决的想象,如《太空治癌医院》;包括科学超常发展的想象,如《寻找人体黑匣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