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多向交流

二、双向互动,多向交流

(一)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这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和过去“听说训练”最大的区别,就是强调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尤其关注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过去的“听说训练”基本上是单向活动,说的人只管说,听的人只管听,不强调听说后的反馈交流。现在的口语交际,听的人不是被动的听众,随时可能变成主动的说话者;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己说,要根据实际场合作即兴讲话,或者根据听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话;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即听说双方处于互动状态,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根据不同的口语交际话题特点,采用相应的训练策略,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1.显性互动话题的训练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双向互动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类话题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2.隐性互动话题的训练

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会被忽略,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中互动起来。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在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的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这一类。

(二)还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

教学前,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人教版二下语文园地三“夸家乡”这个话题,按教材提示文字让每个学生自己夸自己的家乡,那就变成单向交流了。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交际情境,把单向的教材转化为多向的交流。比如创设“小记者团”去采访,几位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么样的?等等。”或者也可开一个家乡物产推销会、展示会,一部分同学扮演推销商,就产品问题提出咨询,进行问答式交流。这样这些问题就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的问答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