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和“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等板块相比,综合性学习有其特殊性。首先,从概念内涵角度看,前四者都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对象,而综合性学习则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其次,从教材体现看,前四者都有明确规定的内容,而综合性学习除了在中高段有四五次明确规定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外,并没有特别的规定性,但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及人们对综合性学习又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视程度。因此,怎样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成为实施该块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基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将对《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进行罗列。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阐述中,其实就有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表述。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而在阶段目标中,则表述为:

在“教学建议”中,则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如下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观这些目标,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在每一学段,其目标又各有侧重。第一学段主要体现为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要做到两结合(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语文学习与观察自然、参加社会活动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综合性学习表达方式以口头为主,而且往往配合图文进行。第二学段主要体现为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请教与商讨,培养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第三学段则要求能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围绕综合性学习主题,陈述其产生的原因、问题的现状、问题研究的情况及结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根据现实情况,策划校园和社会活动,并在综合考虑主题的确定、研究的准备、研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因素的基础上尝试写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