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察作文
这里的观察不指看图,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和物。观察作文,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后所写的文章,是一种有效的训练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生活中的事物,比之图画更生动真实,也更能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观察的兴趣。
(一)教学流程

图6-2
(二)教学建议
1.观察前
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学习观察的方法,同时还要精心组织,组织工作做得越细,效果就越好。
2.观察时
观察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事物作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越细越全面,认识事物就越深刻。不过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的同时,还应指出重点,对重点部分作重点观察,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其次观察时还要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再次要引导说话,把看到的、想到的现场试说。学生说的时候,要指导遣词造句,说得不恰当要及时纠正。
3.观察后
观察之后,还要让学生说。说的要求是有顺序,说特点,展开联想。再是写,句、段、篇都可以,重点要写通顺、清楚。写好后要讲评,看看与目标是否相符,语言是否生动通顺,等等。
案例
《蚯蚓》教学设计(三年级)
上海临沂二小 陈锦汶
[要求]
1.教育学生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学会细心观察一种小动物。
2.能把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外形、习性写清楚。
[教具]小刀、垫板、放大镜。
[步骤]观察阶段
1.课堂上:
(1)上次我们给几种常见的小动物涂色,今天我们要实地观察一种小动物——蚯蚓。
(2)问:蚯蚓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3)请学生带上挖泥的小刀、观察用的放大镜和垫板,去花坛挖蚯蚓。
2.花坛里:
(1)按学习小组分散到各个花坛,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挖蚯蚓。
(2)在学生挖到蚯蚓后,提示他们放在垫板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启发提问:蚯蚓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在它身上还能发现什么?
(3)观察讨论后,让学生把蚯蚓放回花坛。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蚯蚓放回花坛。
3.课堂上:
(1)交流:你了解哪些有关蚯蚓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讨论,说出关于蚯蚓的点点滴滴知识)
(2)小结:你还想对蚯蚓有更多的了解吗?回家自己找有关资料,明天告诉同学。
习作阶段
(1)理序。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观察蚯蚓的经过。(根据学生的叙说板书:观察前、观察时、观察后)
(2)练说。分小组,由学生轮流口述“观察前、观察时、观察后”的情况,相互取长补短。
(3)交流。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观察蚯蚓的经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说具体了。
(4)习作。题目:蚯蚓(或由学生自拟)
要求:把观察蚯蚓的经过写具体,把蚯蚓的外形和习性写清楚。
(5)讲评。请二至三名学生上讲台朗读习作,师生根据要求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