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识字教学目标和上述教学建议,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先识字,后写字;多识字,少写字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目标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写作。因此,新教材在学拼音阶段就安排随拼音教学内容,利用所学的拼音识字,而且这一阶段只要求识字,不要求写字。
新教材在阅读教学阶段,课文中注音的是要求认识的二会字,生字表中的字才是要求会写会用的四会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把握,不要提高要求,增加学生负担。
2.识字与语言环境结合
脱离了词、句、段等语言环境的字,是没有生命力的抽象的语言符号和笔画符号。学习抽象的符号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小学生也不太感兴趣,这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教学的大忌。而且,字词的音、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所以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与学词、学句、学文紧密结合,做到先学文、学句、学词,再学字。
3.识字与生活实际结合
“课程标准”中说: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儿童学习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入学以前,儿童已具备相当的口头语言素材。如果在识字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重视把所识字词与儿童的语言素材建立起联系,使其熟悉的语音、意义与字形结合,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
(1)识字时要进行扩词、说句的练习;
(2)同时要启发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符号,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做有心人,培养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
4.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
首先,文字本身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符号系统,只有与具体的事物建立起对应的联系,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发挥交际功能。
其次,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课中不光学习语言文字,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是教师的失职。
怎样做到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呢?
其一,借助直观。即通过图像、实物、实验、表演等手段让学生感知事物的特征或内涵。
其二,拓展延伸。即在初步感知事物的特征和内涵后还应进行概念的拓展与延伸,以了解概念的外延。
其三,情感体验。即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让抽象的文字“活”起来,使之可视、可听、可摸、可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5.识字与听说读写结合
怎样才能说学会了一个字?标准是:听到字音,就能联想起这个字的形、义;看到字形,就能读出字音,说出意思;用到这个字,就能写出来。同时,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学会一个字。所以听说读写既是识字教学的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质量目标,还是识字能力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不仅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掌握生字,还应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巩固生字。
6.识字与审美教育结合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应当“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识字教学应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汉字的音的美妙,说中感知义的丰富,写中追求形的美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7.识字与指导学法结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因此,“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识字教学有哪些方法需要学会呢?
一是学习字音的方法——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二是学习字形的方法——利用笔画笔顺、偏旁结合的分析记住字形;
三是学习字义的方法——利用音序和部首法查字典理解字义等。
这些内容,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在备课时就考虑进去。
怎样进行学法指导呢?
一“扶”:即老师示范,小结学法;
二“搀”:即复习学法,学生尝试,老师指点;
三“放”:生用学法,师作检测,形成能力。
8.识字与实践用字结合
识字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巩固率是评价的标准之一。以往最常用的巩固生字的方法是利用机械记忆,反复抄写生字、词。但此法用过了头,就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多阅读。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识字与认人是同一个理,所以新课程强调要加强阅读实践,其中的好处之一是有利于巩固识字。
巩固识字的方法之二是多写。
其一,抄写句段篇,此法的好处在于不光能记住字形,而且能在句段篇的抄写中学会运用。
其二,是用字组词。一般说来,学会一个生字就应学会相应的三个词语,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因字的构词能力的不同区别要求。
其三是用字写句。有的字是单音节词,就鼓励学生用同一个字说不同的句子,这也是识字教学常用的方法。有时候可进行读字、组词、说句的综合练习。
9.识字教学要抓住重点,区别对待
识字教学前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才能时省效高,利于培养能力。
怎样确定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就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习、课堂教学过程及作业中了解到。
怎样确定教学重点?
(1)教师应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的目标。第一学段学生应自能读音、记形,会用音序查字,而重点和难点是记形。第二、三学段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字义。
(2)教师应分析每一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应分析重点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0.重视创设情境,教学手段多样
教师仔细钻研每课书的生字后,应根据每个字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进行得好,有利于巩固汉字,有利于进行各科书面作业,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继承我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和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要注意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写字教学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的总目标定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里特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以及在书写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写字教学的要求是:对一般学生在要求他们写得正确、工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努力写得好看些;对学有余力或书法爱好者可提出书法艺术方面的要求,作为个性发展目标。
2.“写对”“写好”分步走
学生只有在“写对”的基础上才能琢磨怎么把字“写好”。因此,教学写字应当分两步走:
(1)先观察字的形态结构,弄明白写这个字的笔画、笔顺,练习几遍,把字写对;
(2)然后再揣摩怎么写才好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把字写好。
3.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教学写字
儿童学写字,一靠临摹、揣摩;二靠多练。临摹包括描红、仿影、临帖。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汉字的间架和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逐渐养成揣摩的习惯。临摹、揣摩和多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习字的传统路径。改进我们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把字写对写好,还能使学生通过写字修身养性,受到美的熏陶。
4.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写字质量,而且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教师要边示范边指导,培养学生书写时正确的坐姿和笔姿。最基本的要做到:
(1)端正平稳、自然舒展,不紧张,不局促;
(2)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
写字姿势的指导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收效的,而是要贯彻始终,从学生开始学习写字时起,就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发现有的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要一个一个地及时加以纠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5.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首先要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看书,能对照教材上的范字,体会写法。教师的示范书写要规范,板书要正确、匀称、美观,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6.识写结合,相辅相成
写字和识字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字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生字的复习和巩固。教学生写字时,应要求学生先认清字形然后书写。写认得的字,因为学过它,大体知道它的形体,写起来容易些;通过写,又可以巩固对它的认识。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7.科学安排写字时间和写字分量
字要天天练,但每次练字的时间要短,分量要适当。每次练字时间长,写的分量大,学生容易疲劳,这不仅效果不好,还会使学生养成写字潦草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一次写字时间不宜太长,一个字以写两三遍为宜。低年级原则上每节语文课都要练习写几个字。一课的生字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分成两部分,分别在两课时里练习写。每天写字的时间可由学生自己安排,但要提醒他们一周应写的字,不应平时不写,临时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