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篇章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段落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组合就成了篇章。关于篇章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如下: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述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类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任务、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根据以上阶段目标,我们认为篇章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目标注意阶段性。

第一学段只要求对文章中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类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2)学习方法注意感悟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篇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顺序、表达方法”的学习要求全部采用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读中“感受、体会、领悟”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现代阅读新理念。

(3)篇章教学的重点在高段。第三学段的篇章教学应完成以下任务:

①能初步识辨说明文、记叙文、诗歌三种文体,领悟三种文体不同的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记叙文、诗歌的文体特点及基本表达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去归纳、去分辨。

②能简要地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或其他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如捕捉重点词句等)抓住文章的要点或主要内容。

③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知道“纵向和横向”这两种最基本的表达顺序,再引导学生发现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