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实践,大量练习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诸项能力因素,每一项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要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形成口语交际技能。它最忌讳光讲不练或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技能实践的做法,主张把“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教学中要安排大量时间,并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特别是那些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会,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获得真知,增强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案例
打电话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练习交际,培养能力。
(一)练习“怎样拨打电话”
1.请打电话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打电话”的。
2.小结:当我们想打电话时,只要选拿起听筒,然后按下你想拨的号码就可以了。
(二)模拟角色,训练口语
过渡:电话拨通了,我们对小亮说些什么呢?
小亮又该怎么说呢?
1.各小组开展讨论。
2.各小组推荐代表,模拟角色打电话。
3.师生共同评点。
4.两人一组,互换角色再说。
(三)体验角色,进入生活
1.班里有你的好朋友吗?如果今天就是他的生日,你通过电话向他祝贺。
(学生找好朋友打电话祝贺生日,音乐伴奏)
2.老师巡视,和学生共同参与,发现特别好的就请他们现场表演。
3.评一评:他们好在哪里?
上述案例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交际语言在实践中走向规范文明。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实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校园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社区采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围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看电视会不会影响功课学习、怎样使用压岁钱等),举办“小小讨论会”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学会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