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总目标是:
(1)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2)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的阶段目标里,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段称为“习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述,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目标简析
1.要求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写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些需求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在写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习作来源上,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4)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降低要求,淡化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目标和《语文教学大纲》的写作目标有较大的区别,为了清楚地看出两者的区别,我们把两者目标列表表示如下:

从表中可知,《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
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要求降低了,文体也淡化了。
(2)重视情感与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写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如第一学段的“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学段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目标,都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第一学段的“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阶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等都是强调创新精神。
第三,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如第二学段的“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的“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等,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3)注重学用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并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各学段提出了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在写作中运用已经积累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同时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了一系列能力要求。如第一学段的“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的“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的“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
以上特征表现了作文的新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