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总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使合作精神”。

(二)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各个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作了如下表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目标简析

1.内容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出的,总结起来大致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主要强调了积极参与,有自信心,自然大方,讲礼貌,尊重、理解对方,虚心请教等。如第一学段的第5、6条,第二学段的第1条,第三学段的第1、2条等。

(2)用语规范文明。要求讲普通话,用普通话交谈,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并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如第一学段的第1条,第二学段的第1条,第三学段的第6条等。

(3)倾听能力。要求学会倾听,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如第一学段的第2、3条,第二学段的第1、2条,第三学段的第3条等。

(4)表达能力。能复述和较完整具体地讲述故事、见闻、感受和想法,并逐步做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如第一学段的第3、4条,第二学段的第3条,第三学段的第4条。

(5)交流能力。逐步做到能顺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并能在交流中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敏捷应付的能力。如第一学段的第6条,第二学段的第1条,第三学段的第1、5条等。

2.特点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具有如下鲜明的时代特征:

(1)前瞻性。作为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一的“口语交际”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如“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等目标,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

(2)全面性。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设计了宏伟蓝图。

(3)操作性。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教科书选择、编拟、确定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如根据“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这一目标,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听故事,讲故事”“听童话,演童话”之类的教学内容;根据“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量”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设计“向别人请教”“学会商量”等教学内容。有些教学目标的独特视角还为口语交际教学提示了清晰的实施策略,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一目标,就是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在让学生“听”别人说话上下功夫,先引导学生“会听”,在“听会了”的基础上再转述。

(4)发展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整体推进、反复实践、长期累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目标设置既注意横向的阶段侧重,也有纵向的不断重复,逐渐提升。如关于说普通话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提“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交谈的习惯”,到第二学段中则提“能用普通话交谈”;再如听说方面,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口语交际目标的上述特征,为我们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还能起到活跃思维、提高思考敏捷度和应变能力的效果,对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审视已有的听说训练经验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