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之社会建构中的关键任务/过程

环境问题之社会建构中的关键任务/过程

在界定环境问题、吸引社会注意力及激发社会行动中,主张提出者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有些工作聚焦在潜在问题的综合定义上,另一些是关于改善这些潜在问题的集体行为[克莱克奈尔(Cracknell),1993:4]。这并不是说定义和行动元素不会持续交织。然而,环境问题从最初发现到政策执行的发展程序的确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在本章这一部分,我将介绍环境问题之建构过程中具有特色的三项核心任务。为此我要借鉴两个已有的模型:维纳(1981)提出的围绕一种社会问题建构公共领域的三个进程;索尔斯博里(William Solesbury,1976)提出的在政治体系内环境问题发源、发展和壮大必需的三项任务。

如本章前文已经提到的那样,维纳在她的《酗酒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Alcoholism)一书中,将社会问题综合定义为一个在三个次程序间不断循环互动的过程:问题的动员,问题的合法化,问题的展示。这三个程序以交叠的方式出现。而非次第出现。也就是说,它们相互影响,而非各自独立运作。

索尔斯博里的模型更关注环境关心的政治命运。他认为“环境问题议程的持续变化”,部分原因来自环境状况自身的变化[参考安格尔(Ungar,1992)],还有部分原因是变化中的公众看法——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索尔斯博里宣称,所有环境问题都必须经过三个独立的检验:吸引注意力,争取合法性和激发实际行动。索尔斯博里与维纳一样,都指出这些过程可以并行,并没有特定的次序(克莱克奈尔,1993:5),尽管从推理上讲,政策变化很难发生在问题被公认并合法化之前。

在研究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时,可以确认三项关键任务:集成主张、表达主张和竞争主张。参见表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