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的突现模型

迈向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的突现模型

得益于以上各类文献,现在可以开始创建一个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的突现模型了。这种视角与其他视角——尤其是各类“协同建构主义”模型——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它适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不像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派生理论,这种模型不需要发明自己新的术语。而且,它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传统中。

在描绘出这个突现模型的轮廓之前,我必须澄清所做的几个关键假设。

首先,我们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概念应该是突现和灵动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人的观念和定义总是波动变化的,就像社会建构主义者强调的那样,更是因为我们必须允许在这个概念中加入唯物主义的元素,即洛基(Lockie)(2004:26)所说的“自然的实质和模式”。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它变成当代自然与社会分析中频繁出现的生态中心主义的特洛伊木马。也就是说,意识到社会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和突现的,并不等于自动证明自然的能动性与人的能动性完全相同。

对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种更有活力的看法可以在即兴发挥的过程里发现。墨菲(2004:11)在讨论1998年席卷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的冰暴时,阐明自然的严重干扰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影响人类的观念、话语和实践,引起一种“即兴的回应”。而且,即兴发挥也和施布塔尼(1966)的传闻传播是“即兴新闻”的阐述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