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建构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
要成功建构一个环境问题,我们可以识别出以下六个必要条件:
第一,一个环境问题的主张必须有科学权威的支持和证实。虽然按耶利(1992)所说,科学可能是环境运动的一个“不可靠朋友”,但如果没有来自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坚实数据的支持,一种环境状况根本不可能成功地转化成一个环境问题。在新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更是如此,它们的存在依赖于新的科学建构(参考第9章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讨论)。
第二,对环境问题的建构,十分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或更多“科学普及者”,他(她)们能将神秘而深奥的科学研究转化为能打动人心的环境主张。一些时候,这些科学普及者本身就是科学家[威尔逊(Edward Wilson),P.埃利希,康芒纳];还有一些时候,科学普及者是活跃的作家[如伯瑞特(Jonatha Porritt),里弗金(Jeremy Rifkin)],他们的科学知识来自二手资料。无论这些科学普及者的身份是什么,他们都扮演着经营者的角色,重新包装环境主张以吸引编辑、记者、政治领袖和其他意见倡导者的认同。
第三,一个有前途的环境问题必须受到媒体的关注,在媒体报道中,相关的主张要被塑造得既真实又重要。许多当代问题就是这样获得成功的,如臭氧稀薄,生物多样性损失,雨林毁坏,全球变暖。相反,一些本来很重要的环境问题没能引起公众的充分注意就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没有特别的新闻价值。例如,加拿大很多城市都存在城市污水缺乏处理的问题,并成为一种地方病,但比起其他污染问题来说,这个问题的报道一直很少。赛拉法律辩护基金(Sierra Legal Defense Fund)的执行主任曾指出,每天有相当于32艘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Valdez)油轮载油量的污水排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海湾,但由于缺乏媒体的关注,这样的问题被排除在公众视野范围之外[维斯特尔(Westell),1994]。
第四,一个潜在的环境问题必须用非常形象化和视觉化的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以前臭氧稀薄并没有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直到臭氧浓度下降被图绘成了南极上空的一个洞。同样,只有在绿色和平组织和其他环境团体展出一些摄于温哥华岛上——这个地区被称为“北部的巴西”——令人震撼的“砍光光”的图片时,大林业公司肆意砍伐森林的行为才引起国际性众怒。这样的图片提供了一种认知环境主张的捷径,将复杂的讨论压缩为容易被公众理解且具有伦理刺激性的观点。
第五,对环境问题采取行动必须要有看得见的经济收益。例如,为遏制生物多样性损失而采取的大量行动就与一项主张有很大关系,该主张声称,热带雨林中包含着大量未开发的医药财富,如果不制止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这些财富将永远消失。但同时,一项环境主张蕴涵的经济刺激可能只是对某一个群体有利,而会给其他群体造成损失,这会激起强烈的反对。
第六,对于有前途的环境问题来说,要想充分而成功地抗争,应当有制度化的支持者,以确保环境问题建构的合法性和持续性。一旦环境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和法律程序,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国际上,从与联合国有关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成功建构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
●环境主张具有科学权威的支持和证实
●存在有能够把环境主张和科学联结起来的“科学普及者”
●受到媒体的关注,把环境问题描绘得新颖且重要
●用形象化和视觉化的形式将环境问题生动地展现出来
●对环境问题采取积极的行动必须有经济刺激
●需要能够确保环境问题建构合法性和持续性的制度化支持者
[1]伊巴拉和科茨尤斯(1993)也给出了一套“反向修辞策略”,用以阻止议题主张者建构一个问题以及/或者要求实际行动。
[2]辛迪·吉德(Cindy Giday)在是否要在加拿大北艾伯特省建立艾伯特—太平洋(Alberta-pacific)漂白硫酸盐浆厂的公共听证会上提出这一点,她是艾伯特—太平洋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内唯一的一位西北地区原住居民(和女性)。
[3]赛拉俱乐部被誉为“环境保护先知”,是世界最早也是当今最大的民间自然保护组织之一。它的缔造者是自然保护主义者约翰·缪尔(John Muir)。——译者注
[4]美国的12个主要全国性环境组织的成员总数从1981年的400万增加到1988年的约700万[布兰博(Bramble)和帕克尔(Parker),1992:317]。
[5]平肖是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进步主义领袖、资源保护主义者、美国首任林务局长。——译者注
[6]但是,在募捐和游说期间,主要的资源保护组织都倾向于同时运用这两种修辞,将他们的诉求同时植根于商业和道德两方面的原因(耶利,1992:26)。
[7]不幸的是,“缫拉”很快面临灭绝,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者都试图得到一个“缫拉”,甚至赏金定得高到了100万美金(施农,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