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召南》一,C-16,L-20)

(九)《鹊巢》(《召南》一,C-16,L-20)

1.维鹊有巢,    喜鹊做好了窠巢,

2.维鸠居之。    斑鸠却住进里面!

3.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要出嫁了,

4.百两御之。    百辆车子亲迎她!

5.维鹊有巢,    喜鹊做好了窠巢,

6.维鸠方之。    斑鸠却占在里面!

7.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要出嫁了,

8.百两将之。    百辆马车去送她!

9.维鹊有巢,    喜鹊做好窠巢,

10.维鸠盈之。    斑鸠却住满里面!

11.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要出嫁了,

12.百两成之。    百辆马车成就她的荣耀!

《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

1.和2.按《毛传》,鹊象征国君,鸠象征后妃。

4.“百两,百乘也。”按《毛传》:“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

“御,迎也。”按《郑笺》,注意在《仪礼·士昏礼》中,新郎的随从称为“御”。

6.“方,有之也。”(《毛传》)

8.“将,送也。”(《毛传》)按《仪礼·士昏礼》,新娘之随从称“媵”,意思是护送。

10.“盈,满也。”(《毛传》)按《郑笺》,“满者,言众媵姪娣之多”,房间都塞满了人。诸侯一次娶同姓九女,即:一个正妻的娣(表妹),一个正妻的姪(晚正妻一辈者),再从同姓的其他两个国家选出同样关系的三个女子组成另外两组(每组长者称“媵”,其他两人称“娣”和“姪”)。主要参看:《左传·隐公元年》(Leg.3);杜预《公羊传》及何休《榖梁传》中《春秋·成公八年》注(Leg.366);杜预《左传注》;杜预《公羊传·成公九年》注(Leg.370);杜预《公羊传》及何休(《榖梁传》)中《春秋·庄公十九年》注(Leg.98)。《公羊传》注及何休——《仪礼·士昏礼》——《唐风·绸缪》和《召南·采蘩》;Couvreur,第25页。

12.成,“能成百两之礼也”(《毛传》)。第10句“盈”与之相对应。

“百”指全部。参看,“百物”即万物。

鹊是预示好兆头的鸟,称“喜鹊”,通常与结婚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见其在《牛郎织女》中的角色(参看德格鲁特,《厦门的节庆》,第439—440页,以及本书卷末)。鹊亦是婚姻忠贞的象征。参看《鹑之奔奔》及Couvreur,Li chi,ⅱ,507的Piao chi(《礼记·表记》)。鹊在12月初营巢;Yueh ling,Couvreur,Ⅰ,第405页(《礼记·月令》)。

斑尾林鸽或斑鸠,在3月鸣叫(《礼记·月令》,Couvreur,Li chi,ⅰ,第350页),与采桑联系在一起,使歌谣具有春天的氛围。参看《周南·汉广》第23和24句。“仲春二月,鹰化为鸠。”(见《月令》,Couvreur,ⅰ,第340页)参看Hsia hsia cheng(《夏小正》),孟春之月。“(仲秋)八月,鸠化为鹰”,见《礼记·王制》(Li chiWang shih,ⅱ,Couvreur,i,第283页)。

考异:䧿,鹊;御,讶及迓。《皇清经解续编》,卷1171,第11页。

注意:韵律极为简单,从虚词的重复出现和词的对仗可以看出,如:第1句和2句的“维”,第3句和4句的“之”,第10句和12句的“盈”、“成”。

古典注释虽然较接近诗的原意,但仍有所曲解。

诗句格式上的对称在鹊和新娘、鸠和“御”(所乘马车)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在第三章,虽然郑和毛都承认,鸠是“御”的象征。但他们并不承认这同样适用于第一句,其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像《序》中表达的那样强调妻子对丈夫的服从。

结婚歌。

主题:鸟,新娘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