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召南》三)
1.喓喓草虫, 喓喓叫的是草虫,
2.趯趯阜螽。 趯趯跳的是蚱蜢。
3.未见君子, 没见到我的君子呀,
4.忧心忡忡。 忧闷的心头忡忡。
5.亦既见止, 只有等我见到他,
6.亦既觏止, 只有等我遇合他,
7.我心则降。 我的心中才平静。
8.陟彼南山, 我登上那南山呀,
9.言采其蕨。 采摘那里的蕨菜。
10.未见君子, 没见到我的君子呀,
11.忧心慑慑。 忧闷的心慑惙难安。
12.亦既见止, 只有等我见到他,
13.亦既觏止, 只有等我遇合他,
14.我心则说。 我的心中才欢悦。
15.陟彼南山, 我登上那南山呀,
16.言采其薇。 采摘那里的嫩薇。
17.未见君子, 没见到我的君子呀,
18.我心伤悲。 我的心中多伤悲。
19.亦既见止, 只有等我见到他,
20.亦既觏止, 只有等我遇合他,
21.我心则夷。 我的心里才平哉!
《序》:“《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1.“喓喓,描写助词,“声也”(《毛传》)。
2.“趯趯”,描写助词,“跃也”(《毛传》)。
《毛传》:“兴也……卿大夫之妻,待礼而行,随从君子。”
《郑笺》:“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注意这种对外婚制的暗示。关于螽与性的关系,见《螽斯》。
4.忡忡,描写助词。《毛传》:“忡忡,犹冲冲也。”忡,有苦恼之义。参见《小星》第8句。
《毛传》:“妇人虽适人,有归宗之义(走亲戚、离婚或无子为寡时都要返回娘家)。”
《郑笺》:“未见君子者,谓在涂时也。在涂而忧,忧不当君子,无以宁父母(归宁,参见《召南·采蘋》第1、18句),故以冲冲然,是其不自绝于其族之情。”
6.“觏,遇。”(《毛传》)郑玄引《易经》(“男女觏精,万物化生”)证“觏”有性的含义。参见《车舝》,24、29和《野有蔓草》,5。“‘既见’,谓已同牢而食也;‘既觏’,谓已昏也。始者忧于不当,今君子待己以礼,庶自此可以宁父母,故心下也。”(《郑笺》)
9.“蕨,鼇也。”(《毛传》)参见《鄘风·载驰》第三章。
《郑笺》:“在涂而见采虌菜者,得其所欲得,犹己今之行者欲得礼。”
11.惙惙,描写助词,“忧也”(《毛传》)。
14.“说,服也。”(《毛传》)
16.“薇,菜也。”(《毛传》)
18.以表示忧郁的二句结尾,不用叠字表现,第4句、第11句也是如此。
《毛传》引《礼记·曾子问》中假托孔子之语,即“嫁女之家,不息火三日,思相离也”(注意《礼记·曾子问》同一段话中有关于嫁后第三个月由妇人供养牺牲的叙述)。
21.“夷,平也。”(《毛传》)
由《草虫》第1句到第7句,其类似的情况又见于《小雅·出车》第33—38句。
某学派将本诗与《蒹葭》、《召南·采蘩》及《召南·采蘋》(参见《皇清经解续编》卷1423,《昏礼重别论对驳义》,12页以下)相联系,即认为这首诗与婚后第三月的奠菜仪礼有关。采草是为了奠菜。新嫁妇人在第三月的仪礼之前不能见其夫之面,当然更不能同房。这个学派与郑玄不同,不认为这些诗句是婚礼的叙述,认为《郑笺》把采草弄得过于复杂了。但该学派也仍与郑玄一样从回娘家探问双亲的习俗来解释妇人的悲伤心情。把探问双亲解释为第三个月的“致女”仪礼(参见《左传·成公九年》)(试比较丈夫对岳父母的拜访,也是在第三个月,参见《仪礼·士昏礼》)。
这种传统对于解释民间习俗向贵族准则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读者已经知道,郑玄认为螽的集会象征着性爱节庆,另外,他还认为结婚应在春天进行。然而,螽鸣表示秋天的终了,这也是他本人所承认的,他对于《小雅·出车》36—38句(与《草虫》第1章几乎相同)的笺释就是“草虫鸣,晚秋之时也”。还有一些情况都表明郑玄不知道有秋季的男女性爱节庆。见《匏有苦叶》1、2的《郑笺》。
考异:阜,蛗;觏,遘;夷,恞。
描写助词考异:忡,冲及爞。
主题:高地漫步;禽兽之爱;采草;恋爱的苦恼及其满足。
注意在第7、14、21句中,表示感情急剧变化的“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