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洧》(《郑风》二十一)
1.溱与洧, 溱水与洧水,
2.方涣涣兮。 河水已经上涨到堤坝。
3.士与女, 少年与姑娘,
4.方秉兰兮。 来这里采兰。
5.女曰观乎, 姑娘邀请少年说:我们前去看一看吧?
6.士曰既且。 少年回答道:我们已经去过。
7.且往观乎? 就算这样,难道我们不能再去一次吗?
8.洧之外, 在洧水之外的地方,
9.洵訏且乐。 有片碧绿的草地非常迷人。
10.维士与女, 于是少年与姑娘,
11.伊其相谑, 在一起快乐地游玩,
12.赠之以勺药。 少年送给姑娘一朵芍药,作为爱情的信物。
13.溱与洧, 溱水与洧水
14.浏其清矣。 流淌着清冽的河水。
15.士与女, 少年与姑娘
16.殷其盈矣。 成群结队聚在一起。
17.女曰…… 姑娘邀请……(下略)
《序》:“《溱洧》,刺乱也。兵戈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参见《褰裳·序》。
朱熹:“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辞。”
2.涣涣,描写助词,“春水盛也”。时历用语,“仲春之时,冰以释,水则涣涣然也”(《郑笺》)。
4.“蕑,兰也。”(《毛传》)参见《卷耳》第8句。
3.和4.“男女相弃,各无匹偶,盛春气并出。托采芬香之草,而为淫洙之行。”(《郑笺》)
5.观,去观节庆。
6.“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郑笺》)
9.“訏,大也。”(《毛传》)洵,信(《郑笺》)。此句可解为节庆非常吸引人,或者其场所景色非常悦人。《郑笺》采后一说(“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矣。”)。
11.“伊,因也。”谑,戏(《郑笺》)。
12.“勺药,香草。”
按《郑笺》:“士与女往观,因相与戏谑,行夫妇之事,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
13.“浏,深貌。”(《毛传》)
16.“殷,众也。”(《毛传》)
23.“将,大也。”(《郑笺》)
考异:蕑,蕳(兰),菅;训,旴;洵,询;勺,芍;浏,漻。
描写助词考异:涣,汍,洹。《皇清经解续编》,卷1172,第12、13、14页。
“蕑”,《康熙字典》载:“都梁县有山,山下有水清泚,其中生兰草,名都梁香,因山为号。其物可杀虫毒除不祥。故郑人方春之月,于溱洧之上,士女相与秉兰而祛除。”
《韩诗》中有重要的注(参见《皇清经解续编》卷1153,《韩诗遗说考》17页以下):“三月桃花水下之时至盛也,当此盛流之时,众士与女方执兰,祛除邪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溱与洧)之上(或岸边)招魂续魄祛除不祥(载《太平御览》)。”
考异:“于溱洧之上,招魂续魂,秉执兰草,祛除不祥(《宋书》)。”——祛除氛秽——或祛除岁秽。
关于兰,见《夏小正》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记兰在“春禊”中的作用。参看《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参见《郑笺》。
作为信物的这种花,大概是一种很香的芍药。我认为,第12句中的芍药指的是另一种兰即都梁香。中国学者以“勺”与“约”同声。参见《皇清经解续编》卷423,第32页以下(比较“妁”)。有必要明白:这种花是用作赠物的。
“赠之以芍药”,指有魔力效用的药用植物,见《晋书》卷94,《夏统传》关于三月上巳之日洛市药会的记述。
由第1句同第3句、第13句同第15句的“与”,第2句同第4句的“方”,第14句同第16句的“其”构成对偶。
在翻译本诗时,我不得不把几行复沓的句子分开,因为它们的含义是相当丰富的。
主题:渡河,轮唱的表现。
其他主题尚有:春水,它与时历有关联;女子的邀请和男子的半推半就;收获与爱情信物(花)。注意兰在猡猡人洪水神话中作用。参见BE-FEO,ⅷ,第551页;参见Vial,Lolos,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