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鄘风》四)

(四十四)《桑中》(《鄘风》四)

1.爰采唐矣?     菟丝子么哪里采?

2.沫之乡矣。    沫水的乡野间。

3.云谁之思?     你知道我在思念谁吗?

4.美孟姜矣。    美人孟姜呀。

5.期我乎桑中,   她在桑中等待我;

6.要我乎上宫,   她在上宫中思念着我;

7.送我乎淇之上矣。 她送我直到淇水之上呀!

8.爰采麦矣?     在哪里采麦呀?

9.沫之北矣。    在沬水的北边。

10.云谁之思?     你知道我在思念谁吗?

11.美孟弋矣。    美人孟弋呀。

12.期我……     她在……等待我……(下略)

15.爰采葑矣?     在哪里采蔓菁呀?

16.沫之东矣。    在沫水的东边。

17.云谁之思?     你知道我在思念谁吗?

18.美孟庸矣。    美人孟庸呀。

19.期……      她在……(下略)

《序》:“《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谓宣、惠之世。男女相奔,不待媒氏(仲春之月)以礼会之也。”(《郑笺》)

注意:《郑笺》认为,孟姜、孟弋、孟庸等名字证实了此诗为卫公室之事(这些名字实际上都是一般的称呼,指美人、淑女)。

1.“爰,于也。”(《毛传》)于何(《郑笺》)。“唐,蒙菜名。”(《毛传》)

2.“沬,卫邑。”(《毛传》)

5.期,非正当之“会”的个人幽会。桑中,桑林之中。参见《十亩之间》(《魏风》五)、Couvreur,第117页。主题是采桑与邀请。第2句毛注:“男女无别。”(男女都不再遵从异性隔离的限制)

7.淇,卫之河,邶、鄘、卫三国青年集于岸上,他们形成了一个传统的群体:参见《竹竿》、《汉广》第5、6句。又见《泉水》(《邶风》十四)、《有狐》(《卫风》一,尤其是第9句)。

15.“葑,蔓菁。”(《毛传》)

主题:河边的幽会,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