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郑风》十,C-94,L-137)
2025年09月26日
(三十一)《山有扶苏》(《郑风》十,C-94,L-137)
1.山有扶苏, 山上么树有扶苏,
2.隰有荷华。 谷里么草有荷花。
3.不见子都, 没见上个子都呢,
4.乃见狂且。 偏偏碰下个狂徒!
5.山有乔松, 山上么树有高松,
6.隰有游龙。 谷里么草有游龙。
7.不见子充, 没见上个子充呢,
8.乃见狡童。 偏偏碰下个狡童!
《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
1.《毛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1.和2.按《毛传》,“言高下大小各得其宜也”,意思是山坡和山谷都生长着适应其地的植物,忽也应该因地制宜地给德行高的人与高官,德行稍逊的人次之。
按《郑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华生于样阳,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
3.《毛传》,“子都,世之美好者也。”
4.《毛传》:“且,辞也。”
按《郑笺》,狂,是忽任用的小人。
5.和6.按《郑笺》,兴。“乔松在山上,喻忽无恩泽于大臣也。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喻忽听恣小臣。”
7.《毛传》:“子充,良人也。”
8.《毛传》:“狡童,昭公也。”按《郑笺》:“狡童,有貌而无实。”
考异:抹,扶;桥,乔;龙,茏。《皇清经解续编》,卷1172,第6页。
朱熹:“淫女戏其所私者。”
比较《狡童》和《褰裳》。
象征性解释:没有任何佐证,甚至没有尝试去辨别那些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