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旨意

(一)研究旨意

1.研究目的

开展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是深入贯彻教育法治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新时代多元化高校教学形态健康有序发展的应然选择。本书基于泛在学习时代的学习特征,试图探讨新时代高校教学模式将会发生哪些改变,并通过搭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权利分析框架,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权利保障视角进行实证考察,透视在泛在学习时代教育教学变革与发展的背景下,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进而,通过探寻成因,提出泛在学习时代重构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议。概而言之,本书的研究目的有三点(如图3所示):一是构建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分析框架;二是探讨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重构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三是提出重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议。

图3 泛在学习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重构研究目的图

2.研究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基于学理和法理的思考,将研究背景置于泛在学习时代,开展高校教学模式变革及其教学管理制度重构的研究,对于增进教学管理秩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讲,此研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动的研究。一方面,理论研究有了成果,实践中可以应用;另一方面,研究本身要考虑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提供解决方案、工具和技术手段等。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教学管理制度,丰富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理论体系。高校是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主体,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教育法学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核心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关于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往往与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的研究混同,在具体探讨时,学者们也更多从教育学、管理学的视角,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制度更新或微观层面的学分制等问题展开,且内容主要针对传统实体学校的教学形态。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权利义务关系为分析视角,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的分析框架。基于分析框架和“权利本位”理念,从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探讨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学模式的新特征,并对其与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冲突进行实证考察,探寻成因,合理、科学地对当前及未来阶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构提供建议,以便设计出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更好地保证高校教学治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架起理论阐释与实践描述之间的桥梁。这也是推动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从已有研究中寻求突破的有效方式。

其二,本研究有利于拓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发展。从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研究深度不够、广度不足,研究内容依然局限于技术层面。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技术本身,从理论层面探讨技术支持的改进与革新。二是在技术的运用方面,学者们通过对慕课(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技术如何融入教学,以及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互的混合式学习空间等探讨学习空间建设等问题,把对技术理论的研究拓展到技术运用的研究上。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研究,尽管可以绘制技术变革带来的光明前景,但如果没有制度变革的回应,在实践中会面临重重阻力。学分银行、MOOC等在实践中步履维艰就是明证。鉴于此,本书立足时代发展特点,系统、全面地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发展后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管理的问题,试图对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度剖析,并做出制度层面的回应。

(2)实践意义

开展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加强高校法治建设,为新时代高校转型、变革后的教学管理规范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贡献有益思考。无论是基于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抑或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考量,这些年来舆论对于出台《学校法》的呼吁一直不绝于耳。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制定《学校法》的立法计划,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至今《学校法》也并未登上我国法律的舞台。《学校法》是专门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规制的基本教育法律,本研究通过对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学法律制度究竟应该如何重构进行研究,对于明确和落实《学校法》中关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等内容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虽然有关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法律条文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中有所体现,但其内容主要立足宏观层面,涉及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具体管理的行政法规与教育规章的内容尚不全面,其法律层次和效力也较低。并且,这些法律政策都是基于传统的学校形态而制定。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管是教与学的方式,还是本科教育的整体生态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就为实践层面的高校治理带来诸多困扰。本书在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涵盖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足进行了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泛在学习时代,从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际,深入分析其具体问题表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希冀可以对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