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结构失衡存在合法性危机

二、制度结构失衡存在合法性危机

制度主义理论尤为关注制度的合法性机制问题。合法性,是指在特定的信念、规范、价值观等社会化建构的系统内部,对行动是否合乎期望的恰当的一般认识和假定。[8]从行政管理视角,合法性是习俗、利益关系等纯粹情绪动机或价值合乎理性之外的使统治能够巩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资源。[9]而合法性机制就是社会的法律制度、社会规范、文化观念或某种特定组织形式成为“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后,所具有的强大的约束力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与共享与之相符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10]制度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并具有规范力,就在于它的合法性。如果组织机构或制度有悖于社会事实而不能被广泛接受,那么就会出现合法性危机。换而言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就是高校所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不被利益主体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负功能。其合法性危机既可以表现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上,也可以存在于某单一或一整套规章制度上。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Parsons,T.)所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从结构与功能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认为社会是类似生物有机整体的大系统,由一定的结构或组织构成。这些组织部分有机联系并对社会整体有相应的功能使得社会整体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相对稳定,各组成部分之间虽会发生变化但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并趋于新的平衡。[11]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必须实现四项基本功能才能生存和维持下去,即AGIL——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和潜在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在Parsons的均衡模式中,AGIL分别借助货币、权力、义务与影响等媒介进行的系统间互动与交流造就了社会统一体的稳定与变迁。相应地,社会组织按照被组建的功能被分为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式维持组织四种类别,并分别对应为适应目标、实施目标、整合目标和模式维持目标四种目标类型。高校属于具有文化、教育和解释功能的模式维持组织。[12]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论所强调的系统性、整体性为研究者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结构功能的合法性分析提供了批判性检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