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的理想样态
泛在学习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数字化学习与移动学习之优势,使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学习方式,其核心要旨在于任何学习者可以在每时每刻、不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发生学习、实现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相较于传统学习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第一,泛在学习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第二,泛在学习是个性化的、情景化的、基于问题的学习;第三,泛在学习可能是不连续的、短流程的学习;第四,泛在学习是富于交互的学习;第五,泛在学习是去中心化的学习,是融合于生活之中的嵌入型的学习;第六,泛在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社会认知互动与连接是学习的一大要素。[22]这种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蕴含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新型学习形态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时空观,是适应“数字土著”学习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基本样态如图2-1所示。从学习场所与学习方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泛在学习时代的学习场所呈现开放性与融合性,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呈现交互性与多样性。
图2-1 泛在学习时代的学习概念模型图
1.学习场所:开放性与融合性
泛在学习时代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支持下,任何学习者可以在无缝衔接的学习空间随时、随地获取任何自己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这种学习空间既可以是物理空间,也可以是网络空间抑或精神空间,[23]包括教室、图书馆、会议室、博物馆,乃至流通的商品,都能主动发射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每个学习者都沉浸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织的信息生态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轻松地实现学习。也就是说,教育机构、学习中心、工作空间、家庭和社区等所有正式学习空间与非正式学习空间都将成为学习者习得知识的场所,泛在学习时代的学习是虚拟、现实的融合体,学科、班级、年级的传统组织边界日渐模糊,时间、空间、主体的边界不再明显。
2.学习方式:多样性与交互性
泛在学习的核心特质不仅在于计算设备、通信网络的无处不在,更在于泛在计算技术支持、赋能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从学习的形式来看,泛在学习不是以某个个体(如传统学习中的教师)为核心的运转,而是点到点、平面化的学习互联。在泛在技术和普适计算的情境创设与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随时随地利用获取的学习资源来开展学习活动。质而言之,泛在学习是个性化、情境感知、面向问题的,学习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随时与教师、同学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学习协作与共享交流,师生可以凭借各种便捷的平台进行多向互动、沟通、商讨、探索与分享信息或认知成果。泛在学习环境是一个共享意义的互动系统,具有互动性、对话性与共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