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计算与泛在学习

(一)泛在计算与泛在学习

1.泛在计算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自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随着晶体管、模拟电路、芯片制造业、网络的发展,迄今为止主流的计算模式相继经历了主机计算(Mainframe computing)、桌面计算(Desktop computing)和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三个阶段的变迁。[1]主机计算时代以计算机为中心,受条件所限,当时的计算机是稀有资源,使用计算机时必须使用机器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并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流行,计算模式进入了桌面计算时代。桌面计算支撑了现有的分布式互联网模式,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联系,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服务的范围。然而,桌面计算时代的人机交互仍然有其局限性,人机关系只是一对一的关系,计算机尚未实现与人类生活的环境相融合。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嵌入式设备的普及推动着计算模式的发展,人类开始跨入建立在分布式计算、通信网络、移动计算、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等技术基础上的泛在计算时代。

泛在计算实现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在融合后的空间中,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数字化服务与支持。[2]泛在计算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充满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且该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3]其中,信息空间是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各种数字化信息、计算和通信构成的一个总体;物理空间是我们周围能看得见、可感知到的空间。泛在计算最深刻的技术成就是把技术隐藏,使其与日常生活用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强调让计算机本身消失在人类视野中,镶嵌入人类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工具中,使注意的中心回归到任务本身。[4]以此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计算环境。

2.泛在学习

泛在计算技术的出现为学习的泛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推动了泛在学习的发展。[5]泛在学习的含义非常广泛,但若仅从技术手段去理解泛在学习,显然窄化了泛在学习的内涵。因为如果这样的话,泛在学习与诸如在线学习、网络学习、数字学习、移动学习等概念类似,无法体现它应有的特征。具体而言,泛在学习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任何学习者可以在无缝衔接的学习空间中随时、随地获取任何自己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泛在学习包含两大要点:其一,从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视角而言,泛在学习是基于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二,从致力于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角度来说,泛在学习的内在意蕴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人、时时、事事”的泛在性。

泛在学习与数字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渗透关系。数字学习主要是在传统学习情境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学习,是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生进行的数字化学习过程。它主要强调学习资料、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数字化,其交互方式较为固定和单一,学习情境多以虚拟为主,学习者并不能及时获取所需资源。移动学习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通过利用具有便携性的移动通信设备(如平板、手机、便携式电脑)进行的学习。它侧重学习地点和方式的可移动性,强调破除学习地点的限制,其交互性较为灵活多样,在装有特定移动设备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及时获取所需学习资源,学习情境也以虚拟为主。与数字学习、移动学习相比,泛在学习使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因而在学习的时空、交互性、即时性、嵌入性方面有着较大提高。

泛在学习区别于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质的规定性在于融入泛在计算的要素,将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优势进行融合吸收,旨在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的学习环境。泛在学习强调的是任何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并能基于任何计算设备,获取任何所需的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支持和服务。实质上,泛在学习是充分利用学习者所处的现实情境,以及学习者附近一切可以支持学习的设备,进而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的一种形式,其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6]从学习环境来看,泛在学习环境整合了物理的、社会的、信息的和技术的多个层面和维度,各种教育机构、学习中心、社区、家庭等都将被有机整合在一起。在泛在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学习者能随时了解与其相关的个人信息、环境信息、知识信息等,并将信息空间中与当前情境最匹配的信息反馈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处于较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它除了实现通过移动设备与学习内容交互、与其他人的社会性交互,还支持学习者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是一种嵌入性和移动性都较高的学习环境。[7]与在线教育、移动化学习相比,泛在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广泛存在性和嵌入程度、情境感知,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与学习特点,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能够从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搜集信息和工具设备信息,并结合相关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技术隐身于学习中,学习以自主自发的形式展开,学习者更多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外界的学习工具。据此,从广义上看,泛在学习的内涵大于数字学习和移动学习;从狭义上理解,泛在学习是数字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高级阶段。